• 回首頁
  • English | 民眾專區 | 廠商專區 | |
  • 認識高醫
  • 掛號服務
  • 就醫指南
  • 醫療服務
  • 高醫訊息
  • 衛教天地
  • 社會服務
  • 意見交流
  • 相關連結
  • 永續發展
【醫院簡介】

落成誌

宗旨與理念

服務規模

影片介紹

院徽

【大事紀錄】
【榮耀與肯定】

歷年獲獎

醫療奉獻獎

SNQ國家品質標章

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

【歷任董事長】

第一任

第二任

第三任

第四任

現任董事長

【院長 . 副院長】

歷任院長 . 副院長

現任院 長

現任副院長

【高醫體系】

附屬機構暨相關事業

跨院合作醫療

【組織架構】
【院內分機查詢】
【全院空間導覽】

院區配置圖

門診位置表

E 棟 樓層表

A | B | C 棟 樓層表

S | W | T 棟 樓層表

自強大樓(健檢) 樓層表

優質醫療環境

【交通指引】

地理位置圖

停車資訊

搭車資訊

無障礙交通資訊

無標題文件

 

現 任 院 長
王照元 院長

  在歷任董事會、校(院)長、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全體同仁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愛護下,本醫院歷經67年的歷史中茁壯成長,達成今日的規模與地位。作為一所大學醫院和醫學中心,不僅肩負著醫學教育與醫療服務的雙重任務,更是醫療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先驅者。感謝全體同仁的辛勤付出,使本醫院在社會中發揮其應有的影響力和貢獻。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背景下,全球醫療環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賴清德總統提出的「人工智慧之島」願景,以及行政院推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以此為契機,將積極推動以下幾個發展重點:


一、強化人才培育與校院連結,建構高效醫療體系   
  人才是醫療機構最寶貴的資產。將致力於吸引和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提供一流的發展環境和成長機會。為進一步強化學校與醫院的連結,促進教學與臨床的整合,將提升人才培育的效益,並加強主管職能與績效。計劃強化體系內跨院區主管之間的聯繫,以促進經驗傳承、相互學習和資源共享,並藉此遴選與培育優秀人才進行跨層級職務歷練,進一步提升整體效能。

二、推動智慧醫療,強化產學合作與跨領域創新研究 
  面對高齡化社會與全球疫情的挑戰,將從以「治療」為主轉向以「預防」為重點。透過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的應用,能夠提前預測疾病,實現個人化精準醫療。行政院推動的精準健康產業策略,包括建構基因及健保巨量資料庫、開發精準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系統,將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此外,衛福部於113年6月通過了再生醫療雙法,進一步加速我國再生醫療研發成果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將透過積極參與再生醫療技術的臨床試驗,確保這些技術在臨床環境中的安全性、品質及有效性,並且滿足醫療迫切需求病人即時接受先進再生醫療的權益。

三、全力推展大學教學醫院功能,提升教學品質  
  作為一所大學醫學中心,醫學基礎教學和臨床專業整合必須相輔相成。將推動主治醫師分流,強化教學型和研究型主治醫師的功能,並落實各類醫師人員教學計畫,發展醫學特色教學。衛生福利部的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將是重要參考,提升癌症防治體系,強化預防及防制癌症風險因子,提供高品質診治服務。

四、提供卓越醫療照護,提升醫療品質
  醫院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核心精神,堅守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價值。在治理團隊的支持下,醫院鼓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品質和病人安全的改善活動,並重視事前風險預防和流程優化。同時,加強內外部的溝通協調,透過多元的宣導管道和教育訓練,提升全院員工的品質意識。對於表現優異者,醫院予以嘉許,進一步強化醫院的公益角色,並持續追求卓越的品質。

五、履行社會價值與責任,奠定永續發展基石  
  推動社區醫學、預防醫學、遠距照護和長期照護,建立國際醫療服務機制,開發國際醫療服務市場。致力於弱勢偏鄉及國際志工服務,提升醫院整體形象和品牌價值。長期照顧品質與全人照護密不可分。高醫體系跨專業暨資源整合一條龍服務,涵蓋從健康、亞健康、衰弱、失智或失能、重病末期到臨終的各健康階段,確保長者在各階段獲得適切照護。深知氣候變遷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因此將在日常運營中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減少醫療廢棄物的產生,並確保在醫療活動中落實環境保護措施。持續致力於提升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創造友善職場,帶動醫院成長,實現永續經營。

  展望未來,將與所有體系醫院和學校緊密合作,發揮團隊的整體戰力,在董事會與學校的監督和指導下,持續追求卓越。我們的堅持與努力將引領我們不斷前行,致力於成為「國際一流之大學醫院」,創造醫療界的新標竿。

院長  
 
  113年8月1日


 

 

學歷:
2003Jun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博士
1996Jun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碩士
1989Jun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現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院長
台灣腸道暨靜脈營養醫學會 理事長
台灣胃癌醫學會 理事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藥品專家會議 基本委員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諮詢專家小組 委員
台灣醫學中心協會 常務理事
衛生福利部疾管署 諮詢委員
台灣外科代謝營養醫學會 理事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 監事
國健署癌症診療指標計畫大腸癌 委員
台灣精準醫療策進會 委員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療器材諮議會 委員
歐洲大腸直腸醫學會全球研究會議 委員
台灣外科醫學會 理事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藥物基因體學既蛋白質體學博士學程 合聘教授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合聘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 合聘教授
台灣消化外科醫學會 理事
台灣基因醫學暨生物標記學會 理事

 

經歷:

2016-2023 台灣腸道暨靜脈營養醫學會 常務理事
2020-2021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部 主任
2019-2020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 理事長
2015-2017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主任
2014-2020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副院長
2013-2015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 部長
2012-2014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外科 主任
2012-2014 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所長
2012-2015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及一般外科 主任
2009-2012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主任
2009-2012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實驗外科學 主任
2006-2012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學 教授
2006-2009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研發組 組長
2006-2013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外科 主任
2003-2006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 副教授
2002-2006 高雄醫學大學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學術推動組 組長
2000-2003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 助理教授
1998-1999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tony Brook, USA Research Fellow of Molecular Oncology
1996-2000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 講師

 

榮譽或獲獎:

2024 溫心守護、賦能照護-整合性居家靜脈營養照護團隊SNQ金獎
2022 康健雜誌經由「醫德醫術」、「國際聲譽」與「與時精進」三項指標評選為2022年度好醫師
2014 高雄市醫師公會高杏獎

 

專長領域:

‧ 消化外科Digestive Surgery
‧ 大腸直腸外科Colorectal Surgery
‧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Robotic Surgery
‧ 癌症分子醫學Cancer Molecular Medicine
‧ 營養學Nutrition Science
 
 
資料來源:行政中心  分機:5101~5106
員工專區 | 免費Wifi區域
總機電話:07-3121101
語音掛號:07-3208181 07-3218753 (24小時開放)
人工掛號:07-3212831 (開放時間08:00~16:00)
院址:807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No.100 , Tzyou 1st Road Kaohsiung 807 , Taiwan
建議使用Chrome、Edge瀏覽器 最佳解析度為1280x1024 網頁維護 | 資訊安全與隱私權政策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 2025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到訪人數: 159837500
更新日期: 2024/11/14
系統版號: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