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永續發展
  • 誠信治理與經營
  • 員工培育與關懷幸福職場
  • 卓越醫療與研發
  • 社會關懷與共融
  • 提倡綠色與環保理念
  • 附錄

COVID-19 疫情因應特輯

管理政策

本醫院致力提供國人以病人為中心的卓越全人健康照護,主動偵測與防治傳染病,超前佈署並嚴謹配合政府政策,善盡身為醫學中心的重要任務、確實執行與協助衛生主管機關政策。

管理機制

依據本醫院相關組織章程、管理辦法及委員會制訂各項感染管制訓練和管理之目標和策略。

重要永續績效




因應高雄市本土疫情設置同盟公園車來速

因應高雄市本土疫情,於2022 年3 月24 日起配合高雄市政府於啟川大樓車道、同盟公園等地開設戶外採檢站,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共完成55,477 筆採檢量,2022 年5月26 日起轉型為快篩陽性確診判定,不再進行篩檢。

支援防疫旅館

因應高雄市本土疫情日益增加,本醫院於2022年4 月13 日進駐加強版防疫旅館成立指揮中心,協助確診住民進行隔離照護,截至2022 年6 月
30 日止收案286 人,成功協助260 人解除隔離,恢復日常生活,每日持續收治住民進行照護、採撿與評估。

24 小時居家關懷服務專線

本醫院自2022 年5 月3 日起配合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計畫設立24 小時居家關懷服務專線,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共計收案7,173 人。

戶外防疫門診

自2022 年5 月5 日起重啟戶外防疫門診,每週一至週日上午9:00-11:30 為成人診, 下午13:30-16:30 為小兒診,供有發燒、急性呼吸道症狀、感冒症狀之家用快篩陽性判定者看診,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共診療837 人次。

社區疫苗施打站

本 醫院自2021 年3 月22 日起協助施打COVID-19 疫苗, 自2021 年6 月4 日起派員至巨蛋、科工館、鼎金、三民靜思堂、岡山農工、高雄高工、莊敬國小、岡山靜思堂等社區疫苗施打站, 以宇美町式打法支援, 截至2022 年6 月共計施打335,203 人次。

COVID-19 疫苗注射施打站紀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sAK80vseQo&ab_channel=kmuh1957




高醫體系防疫會議

體系防疫會議自2021 年5 月18 日起,配合政府提升防疫等級,定期召開防疫會議,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6 月共召開58 場,並由醫品病安管理中心於防疫會議後,截取會議重點發行防疫快訊並以全院信件週知同仁。



防疫日常化之戶外慢箋領藥服務

COVID-19 疫情期間,面對病患民眾進出醫院就醫領藥,對身為南部醫學重鎮的我們面臨巨大挑戰,以本醫院門診調劑業務而言,平均每天超過5 千人次進出醫院領藥,在疫情進入社區後,此進出之人群量為本醫院防疫工作所需面對的一項感染風險與壓力。其中門診處方箋中約有四分之一為單純返院領藥之慢 性病連續處方箋,故本醫院思考讓單純返院領慢箋病人得以分流於戶外適當地點並可快速領取藥品,減少入院感染與降低醫院群聚感染風險。

本醫院於2020 年疫情爆發初期,立即開設戶外領藥作業模式。藥局將調劑好的藥品移至戶外特定區域,由藥師及行政人員在戶外協助病人過卡、繳費、領藥等一貫流程。雖然十分 方便但也衍生一些討論,最主要是戶外藥品保存環境的控管不易,還有工作人員因長時間在戶外,必須忍受冬季的刺骨寒風與夏天的高溫日曬,尤其雨季、颱風季時 更是困難重重;有了過往這些經驗值,由2021 年起,本醫院藥局改為室內對外
開窗提供服務,讓每一份藥品依規範在室內獲得良好保存,提高用藥品質,而藥師及行政人員也可有較好工作環境。

對於不想進醫院的民眾而言,事先透過本醫院網站、手機APP、掃描處方箋、由診間護理人員協助及人工電話專線等多元模式預約,可在指定領藥日立即取得藥 品,即使不會使用預約系統而在現場臨時取號等候的民眾,也可以在10-15 分鐘內領到藥品,這種高效率的給藥模式讓疫情期間大家的不便及恐懼降到最低。不論是2020 年疫情爆發初期設置的慢箋戶外領藥區或者2021 年開設日常化的慢箋專用領藥窗口,均可有效分流20%至25% 以上慢箋族群於戶外領藥,符合本醫院善盡全國共同防疫之社會責任。



線上資訊系統應用

TOCC 政策

根 據疾病管制署因應COVID-19 感染管制措施指引,醫療機構首要應規劃病人分流避免擁擠情形出現,落實適當的病人安置、工作人員體溫監測與健康管理機制、感染管制訓練與最新訊息宣導等行 政策略。為避免有風險個案進入未事先採取適當防護措施發生群聚感染,讓第一關人員可透過資訊輔助快速得到所需資訊進行病人分流為主要目標。建置智能防疫守 門員系統與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特定地區旅遊及接觸史提示功能」Web service 介接,只需插入健保卡自動讀取,健保「特定地區旅遊及接觸史提示功能」病人之旅遊及接觸史及來院者院內資訊( 如:當天門診、陪診實名登錄及PCR 報告、外包、住院、檢查、領藥等),智慧化燈號輔助以簡化流程。


視訊診療門診

視 訊診療門診服務可減輕因疫情期間就醫的心理壓力,降低外出感染的風險,透過視訊診療系統建置提供醫師方便啟動視訊,護理可快速通知病人相關事項,病人可從 視訊診療系統中得知就診前、中、後就醫指引,及各項就醫零風險的看診流程( 如:不需繳費單、領藥單、檢驗單即可進行繳費、領藥等),有效減少群聚至醫院就診感染風險。


門口管制:門口防疫政策

民眾:防疫一日通、自助通關機

隨 著疫情變化,民眾進入醫院的關卡增加流程亦更加複雜,為不使民眾就醫、陪同時感到不便,本醫院提供防疫一日通功能,民眾可於來院前自行預約登記來院目的, 經過管制站時可直接以QR Code 通關,同時設有結合量溫、口罩辨識、TOCC、來院目的等功能的自助通關機,民眾於通關檢核同時亦可注意自身身體健康狀況。

員工:員工出勤管制、員工出勤管制( 人臉量溫)

如同民眾進入醫院時的規範,員工亦需於進入醫院時以員工證刷卡進行入口管制,刷卡時檢測員工TOCC 資料判斷該員工當下是否可入院,新一代的門禁設備結合RFID 感應與體溫量測功能,員工於過卡時即同時完成當日體溫量測與差勤刷卡。



住院相關:(IPD、11C 非接觸式生理監控)

為了維護安全的住院醫療環境、確保病人、陪病者、醫護人員及工作人員的安全,我們從病人入住把關、在院中監測,導入科技防疫策略:



1. 入院前篩檢

建立住院病人胸部X 光篩查機制,嚴格要求住院病人於入院前或入院當天必須有具參考效力的胸部X 光片檢查,才通過住院候床及辦理入院之程序,以全面防堵疫情擴散。



2. 主動式住院病人監測

(1) 住院中未改善肺炎監測系統
2020 年2 月19 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報告了一例台灣人因肺炎入院,但在她入院3 週後才診斷出COVID-19,造成許多照顧此病人的醫護人員因此被隔離檢疫。該病例凸顯需對COVID-19 保持高度懷疑,特別是遇到肺炎病人對常規抗生素治療無反應的情況,本醫院針對所有加護病房的病人進行系統性清查與擴大篩檢。而為了找肺炎經抗生素治療未表 現出明顯改善之住院病人,本醫院運用資訊科技的前瞻性主動式「住院中未改善肺炎監測系統」,並每天向第一線醫療團隊發出警報,提醒照護團隊最即時之病人資 訊。



(2) 住院病人、陪病者及訪客監測暨咳嗽群聚事件警示系統
醫院防疫除了適當門禁管制、要求所有進出醫院人員皆須配戴口罩、勤洗手之外,隨著疫情升溫,本醫院也更加強化了住院中前瞻式監測機制,由護理人員每一班 或當更換照護者時重新評估TOCC,同時每天評估詢問有無咳嗽、腹瀉、嗅覺、味覺症狀,並詳加記錄於資訊系統中,以便能快速框列與住院病人同一事件相關人 員。
  每個護理站的護理長可即時查閱護理站的咳嗽紀錄清單,若有發現疑似群聚事件,則主動介入調查。此外,資訊系統由紀錄中判別,若有病人持續咳嗽超過兩天,資訊系統亦會在每日上午比照前述的未改善肺炎監測機制發出警示,通知第一線醫療團隊。



3. 科技輔助隔離病房病人照護

在 台灣,疑似或確診COVID-19 的病人多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中,雖然負壓隔離病房有最齊全的防護裝備,但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與工作負荷仍相當大。因穿脫個人防護裝備對醫護人員來說十分費 時,為減少醫護人員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的次數,又能在不接觸病人的條件下,完成病人照護,因此運用資通訊技術輔助隔離病房病人照護,對於負壓隔離病房第一線 醫護工作者助益極大。

(1) 導入非接觸式生理監控設備

在隔離病房中引入了連續性非接觸監控系統(安裝於病室的天花 板上),該系統使用單頻連續波雷達監控心率、呼吸和病人姿勢,並透過紅外熱像儀監控體溫。因裝置無需接觸到病人,在不影響病人作息的狀況下,讓醫護人員能 夠即時地獲知病人狀況及其生命徵象,避免不必要地進入病房。同時當溫度數值超出一般正常範圍時,系統也能主動發出警示音提醒醫護人員病人病情變化的情形。



(2) 導入遠端控制呼吸器
配 置4 間可使用機身分離式呼吸器裝置,架設網路線將病室內的供氣模組透過網路訊息傳遞方式,與病室外監視與控制面板做連結,讓醫師、呼吸治療師及護理師們可在病 室外迅速掌握監控數據,並調節呼吸器設定;同時配置數台輕便型可分離式呼吸器,呼吸器的監視與控制模組可以透過藍芽無線遙控供氣模組,對於在無架設網路線 的病室,一樣可在病室外照顧隔離中病人。



健康管理

1. 住院中未改善肺炎監測系統應變警示機制與實作
(1) 住院中未改善肺炎之篩選機制
為 了提早發現住院中患者是否有使用抗生素治療,卻未明顯改善肺炎症狀,因此臨床醫師討論後,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為基礎,並提供排除病程有改善之資訊規 則,由篩選監測系統每天定時比對全部住院中患者,依規則過濾病程有改善的病人,找出疑似未改善肺炎之患者,並主動發送簡訊通知醫療團隊。
(2) 住院中未改善肺炎之提醒機制
篩 選監測系統於每天上午10:00 依篩選機制找出疑似病人,以簡訊方式提醒通知病人的主治醫師與照護團隊,同時,於醫師登入住院醫矚系統時,即彈跳異常訊息,提醒醫師有異常值待回覆。為了 使提醒簡訊不致流於形式與太過頻繁,隨即再加入排除情境,若是三天內已有示警且醫師已回覆,或是病人已進行通報,則當天不再發送提醒簡訊。基層醫療團隊需 要在一個小時內回覆異常值警訊問題,即“您認為該患者可能患有COVID-19 嗎?”,感染控制中心則每日總結各醫師回覆資訊並採取因應措施。
2. 住院中未改善咳嗽監測系統應變警示機制與實作
(1) 住院中未改善咳嗽之篩選機制
延 續住院未改善肺炎的機制建立後,臨床醫師發現住院中病人的咳嗽症狀亦是監測的重要症狀。因此將全院病人經住院未改善肺炎的機制過篩後的非肺炎的患者,以病 人昨日與前日護理評估皆有連續咳嗽為基礎,並提供排除咳嗽有改善之資訊規則,每天定時比對全部住院中患者,依排除規則過濾咳嗽有改善的病人,篩選列出疑似 咳嗽多日未改善病人,並主動發送簡訊通知醫療團隊。
(2) 住院中未改善咳嗽之提醒機制
篩選監測系統於每天上午10:00 依篩選機制找出咳嗽多日未改善之病人,以簡訊方式提醒主治醫師與照護團隊,同時,於醫師登入住院醫矚系統時,即彈跳異常訊息,提醒醫師有異常值待回覆。同 時,提供護理站同一病室2 人以上之疑似連續咳嗽群聚風險評估數據,供醫護團隊可以即時掌握訊息。

防疫期間提供給醫護同仁與後勤人員的補助津貼

2021 年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面對病毒的風險及防疫政策的變動,全院同仁從前線照護之醫事人員,至後勤統籌規劃的行政人員,每位皆不辭辛勞的堅守崗位、共同應戰,面臨感 染的風險照護病患,亦配合院方及政府措施隨即應變,為感謝本醫院同仁在防疫期間共體時艱,本醫院除了向衛生福利部積極申請相關津貼及獎勵金,並配合防疫工 作事項制定獎勵措施,部分獎勵優於政府公告,以體恤醫護相關工作人員辛勞,本醫院於2021 年申請及核發予醫護同仁與後勤人員逾一億元津貼及獎勵金。
另外,本醫院提供於第一線照護疑似或確診病患之醫療人員投保高保額之團體定期壽險,包含於負壓隔離病房、急診值勤之醫護人員及前線之放射師、醫檢師等醫事人員,以提供前線醫護人員保障。




社群媒體
Youtube
Facebook
Line
網站地圖
互動專區
問卷調查
互動小遊戲
訂閱電子報
連絡我們
相關消息
最新消息
影音專區
資源中心
下載報告書
GRI準則對照表
SASB Standards 準則對照表
版權所有 © 網站內容為高醫醫療財團法人所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