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攝護腺癌的篩檢

泌尿科   黃書彬 主任(100年3月)


台灣地區攝護腺癌的現況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在台灣,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死亡率均呈現逐年增加的情形。民國97年,攝護腺癌已成為台灣地區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七位(男性:第七位),共造成892人死亡。民國96年全國攝護腺癌的新發個案有3367人,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位。攝護腺癌已成為國人男性重要的健康議題!

攝護腺癌的篩檢

由於攝護腺癌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僅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類似攝護腺肥大的症狀。攝護腺癌的早期診斷,主要依賴肛門指診、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經直腸超音波等檢查。PSA檢驗在1986年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可,認為確實能協助診斷攝護腺癌。

攝護腺特異抗原的讀數,正常值在 0 ~ 4 豪微克/毫升( ng/ml);PSA超過正常值,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增加。國外(美國)的統計資料顯示:PSA 0-2 ng/ml,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小於1%, PSA在2-4 ng/ml,攝護腺癌的可能性約15%, PSA在4-10ng/ml,有25%可能為攝護腺癌,如果PSA > 10 ng/ml,有一半(50%)以上可能有攝護腺癌! 需注意的是,PSA超過正常範圍,並不代表一定就罹患攝護腺癌。其它會引起PSA上升的情況有:良性攝護腺肥大(增生)、攝護腺炎、泌尿道感染、最近接受過攝護腺的治療等等。因攝護腺癌有人種的差異性,台灣地區攝護腺癌的機率並不像美國如此高,但是PSA異常,應找泌尿科醫師詳細評估,考慮做「經直腸攝護腺切片」在病理下判斷是否為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篩檢的爭議

理論上,定期做PSA篩檢,得以在攝護腺癌早期(局限性)時篩檢出來,治療較容易,治癒的機會也較高;那為什麼PSA這簡易的檢驗會有許多爭議呢?其理由主要有幾點:(1)PSA檢驗還未盡完美, PSA檢驗偏高(但非攝護腺癌引起)的病人,有許多經歷了過度的憂慮與緊張;有極少數病患病患在早期攝護腺癌PSA仍是正常的。(2)並不是所有攝護腺癌都相同,有的腫瘤生長緩慢,多年仍局限在攝護腺;有些則生長快速、具侵襲性,且會迅速蔓延到其他器官。(3)攝護腺癌的根本治療如手術、放射治療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如性功能障礙、尿失禁等,可能讓病人的生活品質降低,喪失原本可以過得多采多姿的生活。(4)另一項爭議是:藉由PSA的常規篩檢,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是否就能降低攝護腺癌的死亡率? 2009年有兩篇大型的追蹤研究報導:美國的PLCO顯示規律的攝護腺癌篩檢並沒有降低攝護腺癌的死亡率;然而,歐洲的ERSPC顯示PSA攝護腺癌篩檢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的攝護腺癌死亡率、但是可能有過度診斷的風險。

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到底應不應該做PSA的篩檢呢? 美國癌症協會及美國泌尿科醫學會都支持這項檢查。這兩個機構建議,所有男性都應該從50歲左右開始做PSA檢驗,並告知相關的好處及風險。他們同時也建議,非裔美國人及其他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可提早到40歲開始做這項檢驗。泌尿科醫師應針對病患個別的情況決定是否應用PSA作攝護腺癌的早期診斷;對病患提供PSA篩檢的資訊, 追蹤PSA的速率,考慮種族的因素,家族史,注意到病患排尿方式的改變、定期做肛門指診;根據這些原則施行,攝護腺癌的篩檢將會對病患是有益處的。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