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腸癌的診斷與治療

血液腫瘤科   許瑞峰 主治醫師 (大同院區)(100年3月)


30歲的吳先生從小就皮膚白皙,平時愛吃肉類,也常常去游泳與跑步,無抽菸、喝酒或嚼檳榔的習慣。但最近半年來發現體力變差、臉色青白、體重下降、大便的形狀變細且偶而帶有血絲。趁著年度公司體檢之便,他被醫師告知患有小球性貧血,所以他來血液腫瘤科就診,而發現患有缺鐵性貧血(體內血鐵質缺乏而造成之貧血)。而缺鐵性貧血的男性患者常與腸胃道出血相關連,所以吳先生接受醫師建議進行上消化道內視鏡與大腸鏡的檢查。最終,吳先生被診斷為大腸癌。所幸的是,腫瘤的臨床分期為第2期,並無淋巴結、實質器官(如:肝或腎..等等)轉移或骨頭轉移。

在醫師的建議下,吳先生接受患側結腸切除術與淋巴結廓清術,術後的病理報告亦證實為腺癌,但是病理分期卻發現1個腹內淋巴結呈陽性反應,為病理分期第3期。於是,吳先生接受術後的化學治療,化療的副作用多為嘔心、腹瀉與手腳麻木感。術後5年內,吳先生定期配合血液腫瘤科醫師安排的抽血、影像學檢查與大腸鏡檢查。所幸,大腸癌並未再復發,吳先生總算放下心中的大石。

根據國民健康局近期發布的資料,大腸癌為國人(不分男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發病年齡的中位數為67歲,每年的新發個案仍持續增加。大腸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且可增加更多的臨床資訊供醫師區分病人是第2期或是的3期。早期大腸癌患者可在手術切除患處後,進行追蹤即可;而局部晚期大腸癌患者則須在手術後接受化學治療,晚期大腸癌患者也須接受化學治療。

目前針對大腸癌的治療包含,1)傳統化療藥物,如oxaliplatin(益樂鉑定)、irinotecan(抗癌妥)、fluorouracil…等藥物,2)標靶藥物,如cetuximab(爾必得舒)、bevacizumab(癌思停)、panitumumab。根據歐洲大型研究(MOSAIC trial),局部晚期大腸癌患者經手術後化學治療,其存活七年的機率高達78%,而無病存活5年的機率也達65%以上,所以癌症病人在現代醫療與腫瘤專科醫師的協助之下,存活率與生活品質都是可以兼顧。目前國民健康局也針對年齡層50~69歲的民眾,提供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本院也承攬這一項服務,可供民眾選擇。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