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輻射新聞--高醫在輻射災害防護的角色

急診部   劉冠廷 主治醫師(100年5月)


由於最近鄰國日本發生了不幸的地震海嘯,引發核能電廠的事故,所以新聞上不斷出現輻射污染及相關的報導,許多人也相當擔心輻射是否會對在台灣的我們造成影響。

首先,新聞會提到"微西弗"毫西弗"這些輻射能量的單位,而1西弗(Sievert)=1000毫西弗=1000,000微西弗。一般人平常一年在環境中就會接受3毫西弗左右的輻射劑量,而一張胸部X光的輻射量約有0.05-0.10毫西弗,一次X光電腦斷層會有7-8毫西弗。

輻射對人體的效應分為兩個部份,一種是全身大劑量曝露造成的急性輻射症候群,至少要100-500毫西弗人體才會開始產生淋巴球下降,隨著輻射量的增加,產生腸胃道及之後的神經心血管症狀,劑量要一次超過1000-2000毫西弗才可能造成急性死亡。

以日本發生的核能事故,因為距離兩千公里以上,決不可能使台灣的居民發生急性輻射症候群,然而輻射的另一種效應是會增加癌症的發生機率,所謂機率效應,特性為線性無閥域(linear non threshold;LNT)這也是大家比較需要擔心的部份。這時候要提到新聞中提到的各種放射性同位素落塵,如銫137、碘131等汙染,事實上放射線包含α、β及γ射線,這些射線是不會從日本射到台灣的。是電廠事故散佈出來的各種放射性同位素,會污染到大氣中、水中、及食物鏈中,便有可能會帶來台灣。事實上,部份醫療檢查中,如心導管治療可接受十幾毫西弗的輻射劑量。而不同的同位素吸收到體內,分佈的部位不太相同,影響各器官的嚴重度就不太一樣,碘片只能預防碘131造成之後甲狀腺癌變的危險,無法預防其他放射性同位素進入體內,也不能抗放射線照射人體的傷害。

台灣現有三個核能電廠核一核二廠於新北市金山、貢寮,核三廠於屏東墾丁,政府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規定(IAEA)對可能發生的核能事故,在救災及醫療上有應變計劃和各項演練。高醫便是核能事故的第三級急救責任醫院,設有急救及核災除污的器材和裝備,可以處理輻射污染及照護輻射傷害的病患。然而病患在現場受到的輻射劑量高低,多少已經決定了其命運,當達到急性輻射症候群神經血管傷害幾乎無生存機會。在這之間的劑量病患,就需要醫院相當完善的照顧以增加存活機率。所以在核災發生時,高醫負責的是較嚴重病患的照顧。高醫為高屏地區醫學中心,有完整硬體設備,如輻射防護病房與輻射偵檢器材與充足且專業醫療人員,足以擔任核能事故中重大傷患緊急救護,輻射污染除汙處置輻,射傷害症候診斷、骨髓移植、燒燙傷加護重症中心照護等多團隊醫療照護角色。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