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日本福島核一廠強震後的一小時

核子醫學科   賴永昌 副教授(100年5月)


2011年3月11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日本本州島外海海底32公里深處發生九級強烈地震,位於福島海岸線,屬於東京電力公司核一廠運轉中的一號至三號機,立即自動緊急停機 (Automatic Scram),本來核電廠設計只要有七、八級強震,會自動停機,如同高鐵行進中的列車遇到強烈地震時,會自動減速停駛。

核能電廠跟一般的火力發電廠非常相似,只不過加熱的方式不一樣,核能電廠使用原子爐將冷卻水加熱,爐心中的燃料棒,核分裂所產生的熱能,將冷卻水產生蒸氣,以推動蒸氣鍋輪機發電。當原子爐緊急停機時 (包括手動或自動停機),均須要爐心的冷卻水持續循環,把〝餘熱〞帶走。原子爐不像一般家用的壓力鍋或工業用的鍋爐,只要把瓦斯關閉或加熱的電源拔除即可熄火。全功率運轉中的原子爐突然停機時,爐心中的燃料棒會繼續產生餘熱,這些餘熱來自核分裂產生的裂變產物 (Fission Products),此餘熱在停機的當下幾乎還有7%原功率的熱能產生,隨著有些較短半衰期的裂變產物迅速消失,此餘熱在一小時後會降到原功率1.3%的熱能,到一天或一星期後還會有0.4%到0.2%的熱能產生,這些餘熱要到五年後才會逐漸完全冷卻。

一般運轉中的原子爐緊急停機時,爐心中的餘熱得靠持續循環的冷卻水帶走,當初設計時就有如此的考量。福島核一電廠的問題出在強震後第一個小時,循環冷卻水的供應出了大問題。九級地震的影響已超過核電廠原設計可承受八級地震的標準。運轉中的核電廠除了發電輸出外,至少有5%的電力要回饋廠內自用 (比如冷卻水泵浦,儀控設備或廠房照明等等的電力),當緊急停機時,這急需的5%內部用電,得自廠區外面輸配電支援,但是此九級地震卻也把外來的電力設備給震壞了。在地震後,因為失去外部電力支援,廠內的備用柴油發電機,立即緊急啟動。

但緊接地震後的第十五分鐘時,巨大海嘯侵襲福島海岸線內陸,海嘯侵襲時海水水位高達24公尺,已遠超過福島核一廠原設計4.7公尺防水牆的設計基準,超大的海嘯給此核電廠致命的一擊。海嘯後廠區內淹水,讓位於低窪的緊急柴油發電機運作不到一小時,也在下午3點41分時全數掛掉,廠房內此時一片漆黑 (Station Blackout),福島核一廠的災難正式開始。

雪上加霜的是,爐心燃料棒使用的鋯合金,會與高溫冷卻水作用而產生氫氣,在廠房內不斷累積,導致後續的氫氣爆炸,使放射物質飄到廠區外,其中以碘-131及銫-134、銫-137為最嚴重的指標性核種。日本政府此時緊急宣布疏散核一廠附近3公里內的居民 (後來擴大到20公里)。目前福島核一廠的危急情況已大趨穩定,但這些外釋的大量輻射物質,如何防止持續大氣擴散,輻射土壤及污水的後續處理,及如何將受損的機組除污除役,甚至永久水泥漿封,正考驗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危機處理的能耐。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