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

神經科   黃柏穎 主治醫師(100年6月)


五十歲的林先生約一星期前感冒,有咳嗽、喉痛、鼻塞、發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接下來開始出現雙下肢無力的情況,剛開始不以為意,以為是感冒後比較疲累虛弱。但症狀逐漸加重且連上肢都開始出現無力的情況,於是趕緊就醫接受檢查治療。到底林先生得到的是什麼病呢?跟感冒是否有關?

林先生得到的是格林-巴厘綜合徵(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種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ies, AIDP),乃是由自身免疫系統傷害週邊神經所引起的疾病。GBS發生率大約為每年每10萬人口約1-2人會得病,算是罕見。男女比例約為2:1,好發於年輕成年人或55歲以上的年長者。約半數以上病人在發病前數日到數周內常有感染史,如喉痛、鼻塞、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另外還可有帶狀皰疹、流感、水痘、腮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一般發病快且急,症狀逐漸加重,在7-14天內達到高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人會先出現雙下肢無力,接著無力逐漸上升加重。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四肢癱瘓、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大部份的病人在2∼4周開始恢復,程度和快慢各病人差異較大。約30%的病人可遺留有後遺症狀,如雙下肢或雙上肢無力或肌肉萎縮、肌肉酸痛,足下垂等。患肢有主觀感覺異常,如麻木、蟻走感、針刺感和燒灼感,作神經學檢查可發現四肢遠端"手套-短襪"型感覺減退或缺失。部分病人遺留有面癱,或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嗆咳和咳痰不能。一些病人會出現自律神經功能障礙如手足少汗或多汗,肢端皮膚乾燥,或大小便瀦留或失禁等。

治療方面,只要診斷確定,這種罕見疾病可以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治療。血漿交換治療是目前公認的黃金療法,一旦確診是GBS,越早開始治療效果就會越好,可減短疾病的的病程並改善整體功能恢復,對於後遺症的減輕也有正面的效果。發病12個月後,患者回復行動能力的機會比較高。目前認為在症狀發生的七天內進行血漿置換術效果是最好的,但在疾病開始的三十天內仍然對於整體的預後有幫助。不過,健保僅給付血漿置換手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則須由病人自費,且動輒二十萬以上,費用相當昂貴。

至於此病的預後,大約百分之二十的GBS病人,會殘留某種程度無法恢復的障礙,比如說可能會留下走路功能的問題,而整體的死亡率則大約為5-10%。比較嚴重需要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死亡率則升高至大約百分之二十。GBS如發生在年紀比較大、上肢也產生無力情況及使用呼吸器時間較久的病人,預後就會比較差。此疾病的死亡率雖然高,但是有完全恢復的機會,所以要是感冒或腸胃道感染後有逐漸加重的四肢無力,一定要儘早就醫,切莫等待。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