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窄頻影像系統診斷頭頸癌與食道癌

胃腸內科   許文鴻 主治醫師(100年6月)


嚼食檳榔的"紅唇族"在勞工朋友中是相當常見的,但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證據顯示,它不僅是頭頸癌(口腔癌,舌癌,喉癌)的頭號嫌犯,它也是食道癌的重要致病因子。

過去這10年,頭頸癌的發生率有增無減,食道癌亦如影隨形的逐年攀升。食道癌在發生的初期可能亳無症狀,通常是在腫瘤漸漸長大,防礙了食道的運輸功能時才會出現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或體重下降等症狀,此時腫瘤半多己經很大了,治療效果將會受到影響。手術切除食道腫瘤再以其他器官重建食道後,輔助化療及放射線治療是現今治療食道癌的主要策略。然而整體而言,食道癌的預後並不好,5年的存活率不到20%;衛生單位、各級醫院無不希望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近幾年的研究報告指出,頭頸癌的患者高達15%同時合併有食道癌,這也促成我們針對頭頸癌的患者積極介入食道癌的篩檢。

消化道的早期黏膜病變,無論是口腔癌、下咽癌、喉癌、食道癌等,都有血管增生的情形,和週遭的正常組織不同,所以顏色會有所差異,病灶表面微血管的紋路也會和週遭不同。利用這個原理,內視鏡技術便發展了一些方法,企圖從病灶表面的紋路和周圍正常組織的相異,來發現早期病灶。窄頻影像系統(narrow band image,簡稱NBA)及染色內視鏡(Lugol chromoendoscopy)便是運用原理所發展出來新的內視鏡檢查技術,也成為檢查早期食道癌的利器;這讓我們從許多無症狀的頭頸癌患者或高危險病患檢查出早期食道癌而得以早期治療。食道癌若能早期或甚至在原位期便被診斷出來,因血行及淋巴轉移的機率幾乎為零,故預後極佳。近幾年來治療性內視鏡的進展更邁向微創內視鏡技術,運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或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以內視鏡切除早期食道癌,保留食道,取代部份外科開胸切除食道手術,可說是早期癌症治療的一大進展。

疾病的診治若能防範於未然是最理想的方法,戒除不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煙、酒、檳榔是最簡單也是個人最易掌握的方法。高危險民眾若能及早接受檢查則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早期食道癌的診斷率,運用微創內視鏡治療早期癌症,可兼顧疾病治癒與保有生活品質,這將是日後醫界努力的目標。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