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重用藥,贏得“腎”利人生

藥劑部   陳宗賢 藥師(100年9月)


民眾應該從報章媒體中得知,國人洗腎的發生率及盛行率已成為世界第一,腎臟疾病也一直名列於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但是卻鮮少注意到,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文獻指出,國內成年人慢性腎臟疾病的盛行率為12%,而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疾病的比率卻只有3%。因此該如何正確服用藥物,減少腎臟的傷害,是國人刻不容緩的課題。

腎臟病患的生理機能變化,進而影響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

1.腸胃系統障礙(排空時間延長、食慾不佳),導致口服藥物吸收變差,所以體內無法達到足夠藥物濃度以發揮效果;2. 水份易累積於體內,造成親水性藥物分佈體積增加,導致藥物積存於體內不易被排出,若病患開始透析治療,反而會在水分排出同時又使藥物濃度下降,造成藥物濃度變化不定;3. 經由肝臟代謝的藥雖然不經由腎臟排泄,但腎臟病患的肝臟功能亦會受影響而下降,使得藥物不易被代謝出體外;4. 大部分藥物最後經由腎臟排除,病患因藥物經腎臟由尿液中排泄效率變差,導致藥物易在體內堆積而造成毒性,相對的,透析病患則容易經由透析過程清除藥物,而造成體內藥物濃度不足,甚至有時須再給予一劑補充劑量;

對於藥物除了須注意劑量的調整外,更要注意下情形:

1.藥物組成除主成分外還有其鹽類(鈉、鉀離子),另外胃藥(制酸劑)或是腎臟病患的降血磷藥物(鈣、鋁離子),皆含有高濃度的離子,會因腎臟排泄效率變差而累積在體內,造成電解質不平衡的副作用;2. 高度蛋白質結合率藥物(如麻醉止痛劑、抗癲癇藥、抗凝血藥物、抗心律不整藥物等),容易因為嚴重蛋白尿導致的低白蛋白血症或尿毒素存在下,造成藥物無法與蛋白質結合而游離出來,即使醫師開立正常藥物劑量下,亦可能會造成藥物濃度過高,產生過量中毒現象;3. 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如抗生素、非類固醇止痛藥物、顯影劑,免疫抑制劑等),必須依病患的腎臟功能調整藥物的使用劑量。更重要的是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必須避免使用,摒除“中草藥較無副作用、天然藥材一定最好”的錯誤觀念;4.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藥物,雖然不直接影響腎臟功能,但穩定的三高控制是保護腎臟、延緩腎臟疾病惡化的不二法門,故必須嚴格遵從醫師的服藥指示,並密切量測相關檢驗數值。

隨著年齡增長、疾病加劇,腎臟功能皆會趨於下降,因此不只是腎臟病患該遵守其服藥原則,所有人皆須要了解“什麼藥物該謹慎使用、調整給藥方式或劑量”,請勿再相信“顧腰子”偏方或是來路不明的藥物,讓不正確的用藥傷害自已的健康,要“腎”重用藥,才能贏得“腎”利人生。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