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治療與腎臟病--談「馬兜鈴酸腎病變」

一般醫學內科   蔡宜純 主治醫師   蔡哲嘉 主任(100年9月)


腎臟病的種類相當多,經治療後有些可以改善,有些則效果不理想,如慢性腎臟病,無法短時間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惡化成尿毒症,因此常有患者尋求偏方治療,希望能達到速成的效果,但往往反而讓腎臟功能更快惡化;所謂的「偏方」是指未經過科學評估如藥性分析、藥理實驗、臨床人體測試等方法證明確實為「安全有效」的藥物,這些未經過安全認證的藥物,無論經由何種途徑,如口服、注射、吸入或皮膚吸收,一旦進入體內,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而大部分的藥物是經由腎臟來代謝,更是加重了腎臟的負擔,腎功能反而更惡化。

「偏方」的種類十分廣泛,可能來自天然物質如金屬、動植物衍生物,或是化學合成物質。1993年比利時學者報告許多婦女服用中藥配方之減肥藥後群體發生腎衰竭之不幸事件,經研究調查證實主因是這些減肥藥含有「廣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引發快速進展性腎間質纖維化,這種腎損害初期被稱為「中草藥腎病變」(Chinese Herb Nephropathy),後來學者發現這種腎損害主要致病機轉是「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引發腎病變。而也有人服用「龍膽瀉肝丸」後發生類似腎衰竭,主因是其中藥材「關木通」也含有「馬兜鈴酸」成分,而造成腎臟傷害,因此這些類型腎衰竭統稱為「馬兜鈴酸腎病」。

大部分的「馬兜鈴酸腎病變」病例,即使停用中草藥,腎功能損害仍持續惡化。此外,陸續有文獻報告「馬兜鈴酸腎病」患者容易發生泌尿系統癌症,因為馬兜鈴酸也具有強烈的致癌性,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在2002年將馬兜鈴屬植物的草藥列為第一類的致癌物(共分四類,第一類指對人類致癌性證據充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與其他數十個國家禁止含馬兜鈴酸的草藥與製劑進行製造販售,而台灣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自 2003年11月起全面禁用五種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及天仙藤),並註銷該類藥材許可證50張。雖然如此,但有些民眾常常自行購買中藥,而中藥的真假常常無法以肉眼辨識出來,若誤用含有腎毒性的中藥或偽藥之偏方,不知不覺中就造成腎臟的損害。

任何藥品除了藥效外,也可能有潛在副作用,若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應該請合格有證照的醫師與藥師幫忙,才不會誤食不合適的藥物甚至偽藥偏方,治病不成反而傷身。若是腎臟病高危險群患者應該由腎臟科醫師作詳細的檢查,經過適當的衛教、飲食、生活、及藥物的配合,才可以得到安全而有效的腎臟病預防與治療。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