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移植--尿毒病友的曙光

腎臟內科   郭弘典 醫師(100年9月)


末期腎衰竭患者需要依賴長期透析(洗腎)維持生命。雖然近年來透析的技術持續有進步,但是所能清除掉的尿毒素仍然遠不及正常的腎臟。而且透析的併發症及其所帶來生活上的不便,都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如果能夠藉由腎臟移植(換腎)得到一顆正常的腎臟,對於於生活品質及患者長期的存活率都能有明顯的改善。

腎臟移植乃是將捐贈者的腎臟植入於受贈者身上,大部分的情形下仍然保留受贈者原有的腎臟。移植腎臟的來源包括來自親屬的活體捐贈,以及來自腦死患者的愛心捐贈。其中,活體腎臟移植具有較好的長期移植腎存活率。

為了防止器官買賣等弊端,目前台灣的法律對活體腎臟捐贈者的相關規範包括:一 須為成年人,並應出具書面同意及其最近親屬二人以上之書面證明。 二 摘取器官須注意捐贈者之生命安全,並以移植於其五親等以內之血親或配偶為限。三 配偶應與捐贈器官者生有子女或結婚二年以上。但結婚滿一年後始經醫師診斷罹患移植適應症者,不在此限。

醫院需要對捐贈者予以詳細完整之心理、社會、醫學評估。經評估結果適合捐贈,且在無壓力下及無任何金錢或對價之交易行為,自願捐贈器官,並提經其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始得進行手術。在正常情形下,一顆健康的腎臟就可以滿足人體的生理需求。一個經過完整評估的合格捐贈者,在捐出一顆腎臟後,往後的腎臟功能及健康狀態並不亞於一般人。

另一種移植腎臟的途徑是來自腦死患者的捐贈。有意願接受移植的末期腎衰竭患者,經由醫院評估生理及心理狀況後,會協助鑑定HLA基因型,並且於"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進行登錄。若有腦死捐贈者,則依據血型、HLA基因吻合度、登錄時間長短、有無愛滋病或B型、C型肝炎感染等諸多條件,經由電腦評分選取出最適當的受贈者。

若能順利完成腎臟移植,患者可以脫離透析,恢復正常生活。然而,移植後也需要面對一些新的問題。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在接觸到來自他人的腎臟後,會啟動排斥反應。若不採取預防措施,新的腎臟將迅速被破壞,因此移植後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包括: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增加罹癌風險:血壓、血糖、血脂異常等。出院後嚴密觀察,自我監護,按時服藥,定期復查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即使如此,若能與移植醫師密切配合,一起照顧好這顆新腎臟,移植後的長期生活品質及壽命均遠優於透析。

目前台灣腎臟移植方面最大的瓶頸是器官來源短缺。東方人普遍有全屍的觀念,身故後捐贈器官的意願較西方人來的薄弱。換個角度想,在意外身故後捐出的器官仍然可以幫助另一個人延長生命,也是生命另一種形式的延續。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