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大--邁向頂尖的腎臟移植團隊

泌尿科    阮雍順 主治醫師    黃俊雄 教授(100年9月)


蔡先生,46歲的洗腎患者,洗腎之前他是一間超商的組長,三年前因蛋白尿、噁心、嘔吐等症狀求診,才發現有遺傳性的腎臟病變,並開始一周三次的洗腎生活。因洗腎時的身體不適及生活的不便,他二年前登記進入等候腎臟移植的名單中。半年前,一位35歲的年輕人因為工作的意外而腦死,家屬根據他生前的意願捐出全身的器官,將大愛遺留人間。經由配對,蔡先生以移植名單的第一順位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相當的順利,術後半個月即順利出院,目前依醫囑定時服用抗排斥藥物並定時回診追蹤。在工作上也相當順利,目前已是超商的經理了。

器官移植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科學怪人以及怪醫黑傑克等故事即反映了人類想以異體器官移植讓生命得到延續。醫學界在50年的努力與研究下,已有能力進行人體各種器官的移植手術。然而在台灣,有些洗腎病人或家屬仍認為腎臟移植很危險,其實由於移植技術及免疫抑制劑不斷的進步,移植手術的成功率非常高,移植腎的存活率也愈來愈好,腎臟移植已經成為腎衰竭患者除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外的重要選擇,讓患者擺脫透析治療中伴隨的痛苦和限制,進而大幅提昇尿毒患者的生活品質。

台灣移植醫學學會將國內由1999年至2008年的2109名曾在國內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病人分析。病人存活率(指病人接受腎移植手術後是否存活):親人活體捐贈,國內5年病人存活率是94%(美國是90%);屍體捐贈,國內5年病人存活率是92%(美國是81%)。移植腎存活率(指病人接受腎移植手術後,移植腎是否仍有功能):親人活體捐贈,國內5年移植腎存活率是87%(美國是80%);屍體捐贈,國內5年移植腎存活率是83%(美國是67%),10年是61%(美國是44%)。這些資料都顯示台灣移植醫師的成熟度與經驗是值得肯定的。

腎臟移植手術一般需四至六小時左右,在高醫大有專精的移植醫療團隊(包括泌尿科、心血管外科及整形外科醫師)來進行手術。手術是由右下腹部開刀,新腎被植入在下腹部靠近腹股溝處(右側髖窩),不需要拿掉原有的腎臟,只須將新腎的血管接到受贈者腹部血管,並且將新腎的輸尿管植入受贈者的膀胱即可。一般在數週內新的腎臟就能逐漸恢復功能。接受新腎後還要定期做檢查,來確定新腎功能是否正常,及是否有排斥現象等。在高醫大移植中心的努力及民眾器官捐贈的風氣漸開,有很多民眾願意在健康的時候未雨綢繆,簽署器官捐贈卡遺愛人間,最近五年內已經有27例成功的腎臟移植,五年內移植的腎存活率也高達88%,絲毫不輸美國,顯示高醫大的腎臟移植團隊正邁向世界頂尖。

台灣如今已超過二萬人在洗腎,但台灣每年所完成的腎移植每年僅約二百例,可見供需之間差距很大。腎臟捐贈的來源相當有限,大部分需要靠遺體大愛捐贈,少部分則從兄弟姐妹、親子、夫妻來行活體捐贈。隨著免疫抑制劑的進步,只要組織抗原抗體不排斥,血型不同也不是個大問題。鼓勵更多的器官捐贈之外,亦更需鼓勵親屬間的捐贈。

成功的腎移植除了儘可能找到組織配對相近的移植外,更不可缺的是抗排斥藥物的使用。不能否認的是長期藥物服用的副作用絕對存在,所以如何慎用藥物是醫生及病患間彼此合作的重要課題。接受腎臟移植後,仍需與醫師密切配合,好好照顧得來不易的腎臟。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