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血管病變無所遁形:淺談血管內超音波 (IVUS)

心臟內科 朱俊源 主治醫師   林宗憲 主治醫師(101年5月)


隨著國人生活水準進入已開發國家以及飲食西化,動脈粥狀硬化的盛行率逐年上升,而與動脈粥狀硬化相關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變以及高血壓疾病更占國人十大死因的其中五項,把這些疾病加總來看,嚴重度並不亞於排行第一的惡性腫瘤。

冠狀動脈,主要是提供心臟收縮所需的氧氣以及能源,當動脈粥狀硬化造成管徑顯著狹窄時,就可能會產生胸痛、胸悶以及冒冷汗等「狹心症」症狀。若狹窄惡化,或是粥狀硬化斑塊破裂可能會產生急性血栓,進一步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惡性心律不整以及心因性猝死等心血管危症。心臟內科醫師會依據臨床症狀、危險因子評估以及許多非侵入性的檢查,來綜合判斷病人有無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是否需要進一步安排心導管檢查。

心導管檢查是將顯影劑注入冠狀動脈,經過數位化透視攝影產生平面影像。但就如同平常的胸部X光一樣,任何影像都有其限制以及視野死角的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可以使用血管內超音波檢查。血管內超音波是將精細的超音波探頭放置在導管的前端,推送到冠狀動脈血管中執行超音波環狀掃描,操作的危險性小於百分之一,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也和常規心導管檢查相似。

血管內超音波的使用可以帶來更精確的資訊,包括:

1.定義正常血管管徑大小、狹窄段的長度以及最狹窄處的血管截面積大小。因為冠狀動脈具有彈性,當管徑狹窄達40%之前,血管的正向重構(Positive remodeling)可能會導致管徑大小與正常血管相當,造成心導管攝影誤判為正常血管。

2.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測量、成分組成以及分佈情形,若搭配斑塊分析儀(如virtual histology, 圖一),更可找出不穩定斑塊的區段。

3.了解在血管支架置放後,支架是否有良好擴張以及貼壁,這些會影響後續的再狹窄機率。

4.對於無法判的冠狀動脈病灶(如鈣化、血栓、血腫、心肌橋、血管剝離以及痙攣),或是支架內再狹窄,可顯示成分組成進而影響後續的治療選擇。

5.在複雜性冠動脈介入治療,處理左主幹冠狀動脈病變、分叉病變或慢性全阻塞病變時,可以導引治療的策略以及增加成功率。

血管內超音波也有其限制處,比如血管鈣化後信號消失,無法看到深層血管的結構以及空間分辨率(>150μm)對於特殊的血管病灶來說尚不足夠。但若能在常規心導管檢查時,利用血管內超音波的優點,來導引檢查過程以及治療策略,將能帶給病患更多的幫助以及更高品質的心導管介入治療。

◎透過血管內超音波以及血管斑塊分析儀,可清楚顯示冠狀動脈橫切以及縱切面的斑塊分佈,測量正確管徑大小以及病灶長度,有助於醫師為病人選擇最適合的介入治療以及支架尺寸。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