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治療新技術--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及經導管燒灼

心臟內科   陳偉華 主治醫師(101年5月)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生率也更顯著提高。在大於75歲的年長者中,其盛行率更可高達5%。根據文獻研究,心房顫動的病患不只因為心悸而影響日常生活;心房顫動的病患,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更是正常人的五倍,心臟衰竭是正常人的三倍,並會增加50%的死亡率。所以說心房顫動對個人,家庭甚至國家的影響是很大的。

在過去,我們只能對病患用心律不整藥物來控制心律及抗凝血劑來預防血栓形成。然而,隨著對於疾病的瞭解及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於心房顫動,尤其是早期仍處陣發性心房顫動,有更進一步的治療方式,那就是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及經導管燒灼術治療。

經過科學家長期對心房顫動的研究發現:早期心房顫動的病因,多為肺靜脈注入左心房入口處的異常放電,而隨著疾病的進行,慢慢的左心房的組織也會開始病變而產生異常。但若我們可以精確定位這些病灶處,就可以利用經導管燒灼術的方法,利用高頻率電燒技術,治療心房顫動(圖一)。

(圖一)利用左心房電生理訊號分析3D立體圖,偵測心房顫動病灶。

然而,我們的心臟是非常精細的器官,稍有疏失,就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因此,高醫為了提升南台灣醫學品質及高屏地區居民的健康,在南部率先引進NavX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不只提高經導管燒灼術的精準度,更提升了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圖二)。

(圖二)NavX 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

簡單的來說,NavX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是利用三個低振幅高頻的電場(low-amplitude high-frequency current fields)的原理,利用導管建構出心臟的立體結構,並利用電腦軟體分析創造即時及準確的導管位置及心臟的立體圖像。 因此,利用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除了可準確地描繪出心臟的特殊變異狀況避免因手術的不確定性所造成的併發症外,亦可顯著的縮短手術時間及心導管手術無法避免暴露的放射線劑量。

此外,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亦可用來分析心臟組織的變化,對於心臟受質病變的燒灼治療及矯正 (substrate modification)也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其他的心律不整,例如異常放電造成的心房頻脈及心室頻脈;透過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的電氣迴路的定位(electrical activation map),亦可準確地找出心律不整位置,了解該心律不整的機制,進而透過電燒灼術來治療該心律不整。
總而言之,目前利用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及經導管燒灼術治療,可以更有效的治療早期陣發性心房顫動,而達到心律的控制。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