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屈原之死談憂鬱症治療

精神科    王鵬為 主治醫師(101年7月)


大家都知道屈原因擔心楚國未來,而將他的幽思作成離骚,我們知道屈原這份憂愁的情緒一直存在,因為史記作者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時都能感受到屈原的悲傷。在屈原投江自盡前,漁父看見他的樣子為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根據屈原的作品的情緒流露與外表的樣子及投江自盡的行為,讓我們不得不強烈懷疑屈原得到了憂鬱症。憂鬱症是現代人才有的疾病嗎?其實不然,《傷寒論》所描述的:「胸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肝氣鬱結的症狀,與金元的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鬱》中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這都是中醫對憂鬱症的描述,在西方社會,早在西元前400年左右前就有希臘名醫Hippocrates將情緒極度低落的心智狀態稱為melancholia。古羅馬醫師Celsus也曾描寫一種憂鬱症狀,並且懷疑與膽汁有關而稱之為壞心情(bad bile)。可見不論中西,在古代就都有對憂鬱症的描述。如果當年屈原有請醫師處理他的憂鬱症,也許今天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在目前的醫學上,憂鬱症是可以治療,治療的方式可以分成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目前的研究結果中,顯示輕度與中度的憂鬱症治療,不一定是要靠藥物,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效果也很好,非藥物的治療有有許多種方式。心理治療就是其中一種方式,在眾多的心理治療中,以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被被認為有效的的心理治療方式。光照治療在歐美國家也是被證明對因日照長短變化造成的憂鬱症有其重要性。另外,DHEA或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即一般民眾所知的「魚油」也是被研究顯示可以用來改善憂鬱症狀。

藥物治療對憂鬱症是有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嚴重的憂鬱症患者,根據美國大規模對憂鬱症治療的研究發現,一開始就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的憂鬱症病人,約有三分之一可以達到症狀完全改善,剩下的病人可選擇改換其他的抗憂鬱劑治療,或持續原來的抗憂鬱劑但是合併心理治療,這樣子的做法,能讓這剩下的三分之二的個案中,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獲得完全的改善,由這些研究的結果可以讓我們知道,憂鬱症是可以治療,而且經過適當的治療,是可以達到完全的改善。

在憂鬱症的治療研究上,也告訴我們如果治療沒有達到完全改善有殘餘症狀,這樣的個案在未來會比較容易再次發作。所以憂鬱症的治療要積極,而且治療目標為要達到完全改善。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