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疾病--話麻疹捲土重來

感染內科    陳季玉 主治醫師(101年7月)


麻疹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在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記載為十世紀波斯國。在疫苗尚未發明前,麻疹被視為兒童期一定會感染的疾病之一。基本上,所有不曾得過麻疹,或者不曾接種麻疹相關疫苗的人,都可能感染麻疹。嬰兒自母體得來的免疫力只能持續6~9個月左右,而一旦感染後則具終生免疫。

麻疹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屬。是一種具包膜之RNA病毒,人類為唯一的宿主。其主要傳染途徑類似一般感冒為飛沫傳染,病毒顆粒因其表面結構可與人類鼻咽腔呼吸道上皮細胞結合 ,經10∼12天左右的潛伏期後,進入前驅期,此時會出現一些呼吸道的症狀:如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所謂3C:cough、conjunctivitis、coryza)並持續2~4天,口腔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之後即為出疹期,於耳後開始出現斑丘疹,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向下移至軀幹和四肢,並持續4-7日。皮疹之間還會有融合現象,之後發燒漸漸退去,皮疹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

麻疹之所以受到重視,主要因其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約5∼10%之患者因病毒本身或繼發性細菌感染而產生併發症, 包括中耳炎(7∼9%)、肺炎(1∼6%)、腹瀉(6%)與腦炎(0.1%)等。嬰兒、營養不良、飢荒或醫療水準較低地區的兒童及大人,感染後病情較為嚴重,致死率可達5~10%。懷孕期間如感染麻疹則會增加流產或早產的機會,但目前仍無充分證據顯示懷孕婦女感染麻疹會造成胎兒先天異常。

基於以上的理由, 我國自1978 年起,陸續將麻疹疫苗納入常規接種後,病例已大幅減少。更為配合國際衛生潮流,自1991年起,實施「根除小兒麻痺症、新生兒破傷風、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及麻疹計畫」。目前我國的麻疹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可以使95%以上的人產生主動免疫, 注射時程為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注射對象也包括需要前往中國與東南亞等流行地區但尚無抗體者,但免疫不全者、正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高劑量腎上腺皮質素者及孕婦,不宜施打。

近年來,國際交流藉頻繁,加上國人旅遊風氣盛行,使得麻疹病毒進入國內的機會大為提高,自2008年11月起至今,已連續發生數起因境外移入個案引起之群聚感染事件,經追溯這些個案,均是未按時完成MMR疫苗接種之易感族群。

麻疹的預防主要靠預防接種,按照接種時程施打疫苗, 也包括需要前往流行地區,但尚無抗體者。

麻疹是一個古老的疾病,根除需要全民同心協力,麻疹的捲土重來,更證明疫苗接種仍是防疫最重要的一環, 提高疫苗接種率,就是消除麻疹的最佳策略。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