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外科手術的另一種選擇

腦神經外科    李昆興 助理教授(101年9月)


潘女士是一位56歲台東布農族的原住民,右側臉部嚴重疼痛,一陣一陣的抽痛、反反覆覆發作,像電擊般的刺痛感,困擾她三、四年之久。為了這種病痛她南北奔波,東、西部跑來跑去,四處尋醫,仍然苦痛難耐。曾經至附近牙科診所求治,但做了相關的牙科治療後,疼痛卻未改善,西醫藥物治療也治療二年多,此外更尋求一些民俗療法,仍然疼痛不已,因為無法吃東西、茶飯不思,體重暴瘦近10公斤,最近親友介紹轉診至小港醫院神經外科接受治療。

潘女士的診斷是三叉神經痛,經詳細檢查並沒有腦部腫瘤等病灶,與病人和她們家人解釋後,決定採用高頻熱凝治療法手術。在局部麻醉,利用一支特殊的細針插入臉部的皮膚,經由電腦斷層定位,找到三叉神經痛節的分枝,利用電氣生理確定後臉部肌肉跳動,進行手術,攝氏80度燒灼180秒,時間約半小時。做完手術,她的疼痛明顯減少,隔天就辦理出院。前幾天來返診,直稱呼太神奇了,就好像幫她拔掉了刺一樣,現在她已經可以吃飯了,在門診繼續追蹤。

典型的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單側的上頷神經和下頷神經,受影響的患者在輕觸、冷風吹或冷熱水敷於面頰或牙床部位時,會突然引起陣發性劇痛,甚至在進行日常活動像齟嚼、吞嚥或談話時都會產生疼痛的感覺。三叉神經痛的成因有部分的案例是因為三叉神經在腦幹根部被血管壓迫,造成神經短路所致;其他病因如多發性硬化症、腦幹腫瘤、帶狀皰疹、牙痛等,也可能會引起類似三叉神經痛的症狀。

在三叉神經痛的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兩大類。手術治療方面大多會採用微血管減壓顯微手術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這手術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它的優點是治療效果良好,比較不容易導致重大面部麻木;但這是開顱手術須要全身麻醉,也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如:感染、動脈或顱內神經受傷的風險。如果不想開刀,或者是年紀太大,又或者有其他疾病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時,藥物治療應為第一選擇;但是藥物治療也可能會因患者的情況而產生副作用,假如這些藥物對患者造成明顯的影響,則需暫時停止服藥。

潘女士所採用高頻熱凝治療法手術,不用全身麻醉,利用一支鐵孚隆外套的隔熱針,只有針尖5 mm可以導電,直徑只有0.7mm,臉部也不會留下疤痕,經由電腦斷層定位找到三叉神經的卵圓孔(Foramen ovale),再利用電氣生理確定神經的分枝與神經節,設定針尖的溫度在攝氏80度,把神經的蛋白質凝固,去除負責疼痛傳導的神經C纖維與Aδ,時間約半小時。

三叉神經痛的患者經藥物治療沒有明顯效果,或是有開顱手術禁忌,以及不願冒全身麻醉風險者,這種電腦斷層定位的高頻熱凝治療法手術,的確是提供此類患者的另一種選擇。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