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與中風防治

心臟內科   李坤泰 助理教授(101年10月)


心房顫動(Artrial fibrillation)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依盛行率調查,估計約2%的民眾曾經有過心房顫動的發生,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也增加。引起心房顫動的機制,一般認為是心房組織內有很多且很快速的不正常放電,導致心房無法正常的收縮且心跳數忽快忽慢而不規律 (如圖)。

心房顫動除了容易發生在年紀較大的病人外,其他如有高血壓,心衰竭,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人,也是心房顫動好發族群。當心房顫動發生時,對於心臟循環學上的影響大致有兩大類:第一,因為心跳速率忽快忽慢且不規律,心臟的血液輸出量便會減少,病人血壓就有可能下降,病人便可能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喘、頭暈等症狀出現。當心跳數突然變得很慢(或停頓很久)時,病人也有可能發生昏厥的現象;反之,當心跳數變得很快時,心臟血液輸出量除減少外,久而久之心臟功能也會惡化,造成心臟衰竭之現象。所以,有心房顫動發生的病人,需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以預防心房顫動發生,或是服用漸低心跳藥物,以防止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跳過速情形發生;但當有心跳過慢且有昏厥現象發生時,便需要裝置心律調整器,以防止心跳過慢。第二,心房顫動發生時,因心房組織快速不正常放電,心房便無法正常且有效的收縮,取而代之的是快速地顫動,導致血液無法有效且正常的移動,因而容易於左心房產生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流出心臟,便容易造成器官的栓塞,如栓塞於腦部便就是腦中風。

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心房顫動的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機會是正常人的四倍以上,所以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就必須服用藥物來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針對心房顫動病人,目前有一簡單的評分方法來評估發生腦中風的可能性:CHADS2,C代表心衰竭,H代表高血壓,A代表年齡大於75歲,D代表糖尿病,S 代表發生腦中風過。除腦中風過得兩分外,其餘每一項目均得一分,總分0分的病人發生腦中風機會為低風險性,總分為1分,發生腦中風機會便為中度風險性,總分大於1分以上 (2-6分) 發生腦中風機會便為高度風險性,例如:46歲有糖尿病之心房顫動病人,他的CHADS2分數為1分, 發生腦中風機會為低度風險。於心房顫動病人,為預防腦中風的發生,CHADS2分數評估為低風險時,便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製劑 (如Aspirin)來預防中風的發生,但如果分數為中度以上的風險,便須需要服用抗血栓藥物(如Coumadin) 預防中風的發生。

總而言之,治療心房顫動,除控制心房顫動本身外,還需考慮腦中風的發生,藥物的服用必須和醫生相當的配合,方能達到全方位的治療。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