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心症病人需要開刀嗎?危險嗎?

心臟外科   邱肇基 主任(101年10月)


狹心症又稱冠心病,其治療如同其他疾病可分為內科治療及外科治療,而與其他的疾病不同的是內科治療又分為保守性的藥物治療及積極的介入性氣球導管擴張併支架置換,一般而言,較嚴重的疾病可能需介入性心導管處置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又稱搭橋,主要是以病人自身的血管如下肢的大隱靜脈或胸腔內的胸內動脈 (又稱內乳動脈)將血管接到狹窄或阻塞的冠狀動脈之後,其主要目的有二,一為避免心因性猝死,延長病人的平均壽命。二為改善病人心絞痛及心衰竭的狀況增進病人的生活品質。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若和介入性心導治療比較,前者之手術風險較高併發症較多,但後者長期的通暢性較低,需要重複治療的機會較高,針對特別選擇的病人,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有較佳的長期存活率,所以雖然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能解決許多的病變,從早先的俄羅斯總統葉爾辛、美國總統柯林頓及日本天皇雖已78高齡,仍接受侵犯性較大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而獲得重生。

至於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之風險,主要決定在病人本身的情況,開心本身的死亡率大約只有百分之一,但隨著病人本身的狀況,其死亡率可能有高至百分之百。一般而言,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風險因子主要為年齡(超過60歲)年紀越大,風險越大,女性病人死亡率高於男性病人,心臟功能不良,急診手術,以前曾有開心手術,週邊血管病變,主動脈鈣化,腎功能不全或洗腎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變等。糖尿病人可能不會增加術後死亡率,但會增加術後併發症。

針對病人的長期效果及手術之風險,現在所有文獻及資料建議有近心端左前降支嚴重狹窄的病人,左心室功能不好的病人,糖尿病病人,左主幹之病人因長期效果比介入性治療好,所以建議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仍需針對病人的手術風險來做個別評估,若手術風險太高,若評估死亡率大於20%,仍不建議手術。

本院心臟外科最近四年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總死亡率小3%,而常規手術在1%左右,可以提供需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病人最佳之醫療服務。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