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人會得憂鬱症嗎

心臟內科   卓士傑 主治醫師(101年10月)


60歲的李先生是一位長期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在數月前曾有一次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院。雖然經治療後,身體迅速的恢復健康,追蹤後也告知心臟的功能並無大礙,但李先生總覺得自己的身體”怪怪的”,覺得力不從心,生活無精打采、人生沒有希望,害怕自己的心臟病會再發作一次,雖然各種科學檢查告知沒有問題,但李先生就是覺得心臟”不舒服”,最後轉介至身心科門診,才發現李先生罹患了憂鬱症。經治療後,李先生的症狀改善,心臟的”不舒服”也獲得緩解。然而心臟病真的會導致憂鬱症嗎?

憂鬱症為冠狀動脈疾病之危險因子

從1993年有研究指出憂鬱情緒與無望感為增加冠狀動脈疾病之危險因子後,有關憂鬱症與心臟疾病的關係就成為身心醫學熱門的課題之一。學者Frasure-Smith等的研究指出在罹患心肌梗塞後一週得到重鬱症的患者在6-18個月的死亡率較無憂鬱症的患者高出4倍之多。國際性的大型研究 (INTERHEART) 亦指出憂鬱症對於一般人對於心肌梗塞所增加的風險為32.5%,僅次於吸菸的35.7%,甚至高於肥胖(20%)及高血壓(17.9%)等傳統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心臟病的病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得憂鬱症嗎?

答案恐怕是的。學者Thombs等人的研究,在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後的病人,雖然符合DSM診斷重鬱症者比例為16-27%,自覺有相關症狀的比例可高達16-45%;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了無望感、覺得生活品質比以前差等等;嚴重的甚至還會有伴隨焦慮等症狀。美國曾進行了全國健康性普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發現門診心臟病病人一年內的憂鬱症盛行率為9.3%,相較於一般沒有慢性病的憂鬱症病人盛行率(4.8%)約高出2倍。所以相較於其他病人,罹患心臟病的病人的確較容易得到憂鬱症。

該如何預防及治療心臟病後的憂鬱症?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減少心臟病後產生憂鬱症的機率,相較於抗憂鬱劑的使用,運動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處方。藥物治療上,美國心臟學會建議的首選抗憂鬱藥物為sertraline及citalopram;對於症狀較輕者,認知行為治療及團體治療也具有相當的療效。臨床研究SADHART顯示,使用抗鬱劑有效組的病人的心血管疾病復發率比安慰劑組降低了23%,死亡率降低了50%;而CREATE的研究亦顯示使用citalopram治療重鬱症的患者具有較佳的療效。但是,其他藥物的效果就並非如此顯著,可能是由於其他藥物為CYP2D6酶抑制劑,容易與心臟藥物發生交互作用。故目前建議以sertraline及citalopram為主要治療藥物。

目前來說,因心臟病所導致的憂鬱症研究依然有限,致病機轉亦不清楚。但是確定的是憂鬱症對於心臟病的預後卻有相當的影響,所以對於心臟病後導致的憂鬱症應積極治療。若身邊有親友有類似情形,別忘了提醒他們及早尋求協助改善症狀,畢竟心臟也有憂鬱的時候。。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