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說肝病

消化系中心暨肝膽胰內科主任   莊萬龍 教授(102年2月)


慢性肝臟發炎會導致肝纖維化,而肝臟發炎與纖維化都容易引發肝細胞癌,因此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為肝病的三部曲,只要肝臟持續發炎破壞,就會走上這條不歸路。慢性肝病與肝硬化造成的死亡歷年來都居十大死因之一,十大死因的首位一直是癌症,而癌症中,肝癌又為第二位最常見的死因,每年台灣地區約有12000到13000人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造成死亡。

台灣肝臟疾病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90%以上的肝病肇因於慢性B型肝炎和慢性C型肝炎,其他的病因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藥物性肝病。近年來對於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療有長足的進步,以長效型干擾素和雷巴威林(Ribavirin)合併治療,在台灣地區的慢性C型肝炎病患有70至90%可以得到痊癒,現階段又有許多小分子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在研發中,完全治癒慢性C型肝炎應是指日可待。

台灣地區從1984年起,對於慢性B型肝炎母親生下的嬰兒開始接種B型肝炎疫苗,1986年起對所有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因此國內青少年的B型肝炎帶原率已降到1%以下。目前對於慢性B型肝炎之治療主要為免疫調節藥物及口服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都可以有效的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避免肝臟發炎、降低肝臟纖維化及減緩肝病的進行。

2003年起,全民健康保險開始實施B型肝炎及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國人因慢性肝病造成的死亡已漸次降低,未來台灣地區的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應可顯著減少。然而由於社會的現代化及飲食習慣的西化,台灣人民的身體質量指數和代謝症候群逐年攀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勢必成為台灣地區未來肝病的主流,而酒精和藥物引起的肝臟疾病也不容忽視。

慢性肝炎的病患約有15至40%會走向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細胞癌。如果病人進行到肝硬化,五年內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比率高達15到20%,一旦病患發生了肝功能代償不全的肝硬化,五年的存活率就只剩下14到35%,因此如何積極處理肝硬化病患的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為臨床上診治肝硬化病患最重要的課題。

在肝癌方面,肝癌的治療原則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影像學的檢查(如: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和核磁共振)可以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肝癌,而肝臟細針抽吸檢查可用於早期診斷肝癌。如能早期發現與診斷肝癌,就可以利用手術切除、做肝臟移植或使用高週波射頻燒灼術和純酒精注射來做局部根除性治療,痊癒的機會仍然很高。如果發現較晚,經導管肝動脈栓塞術、放射線治療、全身性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仍可有效控制腫瘤,雖然治癒率較低,但仍能達到延長生命和改善生活品質的目標。

本期肝病預防及治療專刊邀請多位專家學者撰寫相關文章,相信能提供讀者肝病預防與治療的最新資訊。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