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預防與最新治療進展

副院長暨肝膽胰內科   余明隆 教授(102年2月)


C型肝炎是台灣除了B型肝炎以外導致肝硬化與肝癌最重要的病因。隨著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的全面接種,國人B型肝炎帶原率已大幅下降,可預測未來C型肝炎將取代B型肝炎成為台灣肝病的主要殺手。

本院肝膽胰內科過去的研究顯示,台灣C型肝炎人口約佔總人口2-5% ,而在南部某些鄉鎮C型肝炎的盛行率甚至高達到40-60% 。感染C型肝炎後有七成至八成會轉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若不治療則有二成五的人在20-30年內會轉成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則每年有2-5%的機會產生肝癌,4-5%的機率發生肝衰竭,因此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刻不容緩。

醫藥界多年來一直積極的努力尋求改善及增進慢性C型肝炎療效的方法。從傳統型干擾素(Interferon)單獨治療,一直到以現今以長效型干擾素(peginterferon)合併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慢性C型肝炎,其治癒率的效果越來越好,平均可達七成以上。

然而,長效型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之治療仍有近三成之病人無法痊癒,且此合併治療療程一般須要六至十二個月,所費不貲,且常伴隨有副作用。因此設計最適合個人之療程、以最經濟之費用、降低副作用、達到最大療效之個人化療程乃是慢性C型肝炎治療新趨勢。

近來本院肝膽科的研究在這一方面取得重要的發展與突破:治癒率較低之病毒基因型第一型病患,以peginterferon合併Ribavirin治療應以48週為原則。但若其治療前病毒濃度較低(小於400,000 IU/mL)且治療第4週時血清C型肝炎病毒消失(具快速病毒反應,RVR),則24週療程之療效可高達96% 。因此,此類病人可以考慮給予24週之長效型干擾素合併Ribavirin即可,可以減少療程之可能副作用及藥費,且不影響療效。而治癒率較高之病毒基因型第二或第三型病患,以peginterferon合併Ribavirin治療應以24週為原則,其治癒率可高達95% 。但若其達到RVR,即治療第4週時血清C型肝炎病毒消失,則16週之療效可高達98%以上,此類病人可以考慮給予16週之療程即可,以減少療程之可能副作用及藥費,且不影響療效。

此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台灣肝臟學會、亞洲肝臟學會及歐洲肝臟學會納入作為治療指引。由於此治療可大幅節省病人一年藥費支出達11.8-29.0 % (全台預估可節省100億元),降低副作用及其衍生之醫療問題,且不影響療效,故此重大發現目前也被健保局參考作為C肝治療給付依據。

近來C型肝炎治療跨入了口服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s,DAAs)治療的領域,藉由阻斷C型肝炎病毒複製進而達成其治療療效。由於DAAs在西方人可大幅提高peginterferon合併 Ribavirin的療效,DAA在歐美及其他一些地區已被做為治療慢性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第一型病患之第一線用藥。然其衍生的抗藥性、藥物間交互作用、較高且嚴重之副作用等議題目前仍有待解決。

隨著各種不同臨床試驗陸續在全球風行草偃的進行,C型肝炎的治療目前已進入小分子治療的時代,今後DAAs也可能取代peginterferon成為治療的主角。本院肝膽胰內科也積極進行各類研究計劃,希望能為國人找出更具療效,更短療程,更方便,更少副作用,及符合經濟效益的治療方式。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