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夜未眠

神經科及睡眠中心   徐崇堯 副教授(102年11月)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屬於睡眠。一個人在晚上躺床的時候,大約二十分鐘之內能夠睡著。睡著之後我們先進入「非快速動眼期睡眠」,這個時期體內的生長激素分泌旺盛,身體正在進行重建和修復的工作,我們常說「嬰仔一眠大一寸」,就是這個睡眠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逐漸失去「非快速動眼期睡眠」中的深度睡眠,所以身體開始衰老。大約在睡著後的一個半小時,我們進入「快速動眼期睡眠」,這個時期體內的皮質類固醇分泌旺盛,中心體溫降到了最低點,大腦處於做夢的狀態,其實正在進行去蕪存菁的工作。所以罹患失智症的人,就是沒有了「快速動眼期睡眠」。
這幾年的睡眠醫學研究發現,一個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時間,大約是六到八個小時,以七個小時最為標準。睡眠時間過長和過短的人,死亡率都比睡眠時間適中的人高。這樣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睡不好的人和很會睡的人都有潛在的問題。其實道理很簡單,睡眠的功用就是在強化腦力和體力,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所以睡不好的人,智能容易衰退,身體容易生病,睡太多的人,也一定是晚上的睡眠出現一些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狀況,所以才需要補眠。
從這個觀點來看,睡眠障礙不只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發生的單一性問題,而是牽連到整個大腦和身體各個器官的共通性問題。所以失眠的人不是吃吃安眠藥物就能夠解決的,嗜睡的人也不是喝喝咖啡就能夠解決的。有睡眠困擾的人,有可能罹患睡眠障礙,需要到睡眠中心接受睡眠多頻道生理檢查,才能夠得到正確的診斷。也有可能只是潛在性精神或身體疾病所表現出來的一個症狀,有如冰山一角般,需要各科專科醫師仔細檢查,才能找到病因。治療與睡眠相關的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好像治療咳嗽,不能只用止咳藥水一樣。
這個專輯是以「睡眠醫學」為主軸,多面向的介紹醫學上與睡眠相關的問題。其中包括睡眠中心如何進行睡眠多頻道生理檢查,失眠症、嗜睡症、睡眠呼吸障礙、睡眠動作行為障礙的認識,以及與睡眠障礙息息相關的身體和精神疾病。專輯中特別針對容易罹患睡眠障礙的四大族群提出建議,包括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和輪班制工作人員。並且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告訴我們睡眠如何參與大腦認知功能的運作。最後以中西醫學分進合擊的觀點,提出失眠症藥物治療的方案。
港都有美麗的夜景,但願夜深人靜之後,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夜好眠」。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