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夢中的殺手─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胸腔內科   蔡明儒  主治醫師(102年11月)


賴先生是位40歲的卡車司機,每天按時服用數種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藥物。某次門診定期追蹤時,賴先生提到早上醒來的時候常覺得睡不飽,白天開車有時會不小心打瞌睡,即使喝了三杯咖啡也沒有辦法避免「停個紅燈就會睡著」的現象。醫師詳細問診發現賴太太長久以來就因先生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打鼾而與他分房睡,在安排相關檢查後診斷賴先生有嚴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使用連續氣道陽壓呼吸器,並安排在睡眠檢查中心做連續氣道陽壓滴定調整。賴先生用了一晚的呼吸器,隔天醒來跟技術員表示「從來沒有睡得這麼好過!現在覺得精神百倍!」在家中使用呼吸器數個月後,於門診追蹤時發現原本很難控制的血壓和血糖穩定許多而可以開始減藥。賴先生還跟醫師表示,幾年來極為困擾的性功能障礙也改善許多。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主要分為阻塞型與中樞型。阻塞型是在睡眠時上呼吸道發生塌陷,氣流阻滯而造成呼吸中止,好發族群為:男性、老人、肥胖、頸圍過大等,臨床上常有的症狀包括打鼾、夜間頻尿、睡醒時口乾舌燥、頭痛、睡不飽、白天過度疲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高血壓等等。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除了詳細病史詢問外,還需要一系列的睡眠症狀評估與檢查,其中全夜多頻道睡眠生理檢查是最重要的檢查項目。病人需到睡眠檢查中心睡一個晚上,技術員會在病人身上裝置上許多生理紀錄設備,整個晚上記錄腦波圖、眼動圖、下顎肌電圖、鼾聲、心電圖、口鼻呼吸氣流、胸腹起伏狀態、血中含氧百分比、下肢肌電圖、睡眠姿勢及睡眠時的動作或異常事件等等。經由一定的標準評估睡眠時的呼吸氣流,找出呼吸氣流減少與中止的事件,算出平均每小時呼吸中止與淺呼吸的次數,稱為「呼吸中止-淺呼吸指數(AHI)」,用以評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依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定義,AHI小於5為正常;5至15為輕度;15至30為中度;30以上為重度。另外以胸腹起伏狀態了解呼吸事件時呼吸肌肉收縮驅力的有無,而區分成阻塞型與中樞型的事件。

對於較嚴重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來說,雖然牙套、手術等有些幫助,但連續氣道陽壓呼吸器(CPAP)仍是治療首選。患者在睡覺時配戴上鼻罩或口鼻面罩,由呼吸器持續將空氣打入呼吸道中,讓原本在睡眠中會塌陷的呼吸道維持暢通。藉由選擇適當的面罩與適當的機器設定,可以增進使用機器的舒適度而增進患者使用的意願與治療效果。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在睡眠生理檢查中常可發現睡眠效率差,呼吸氣流減少與中止的事件常會伴隨低血氧與腦波覺醒的發生,不過由於夜間睡眠中斷的時間非常短暫,患者大多不自覺夜間有醒過來,而大眾對於此疾病的認識不多,認知上較少將白天精神狀況與睡眠呼吸中止或打鼾聯想在一起,因此睡眠呼吸中止症常常被忽略。由於此病可能嚴重影響到白天的精神狀態,也與一些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有關,如果有打鼾或是被枕邊人觀察到有睡眠中呼吸暫停的狀況,千萬要儘早就醫做進一步檢查與評估。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