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長期照護的本質與理想是什麼?

護理學系   邱啟潤 副教授(103年4月)


「活得老且活得好」是每個人的夢想,然而,長期照護已與高齡化社會脫離不了關係。身體硬朗的90歲陳老太太,自從丈夫過世後就開始過著獨居生活,雖然孩子希望接她去住,但由於左鄰右舍都是熟識幾十年的老朋友,大家都會彼此關懷照顧,且她總覺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孩子只好尊重其選擇。然而,由於她本身罹患高血壓與糖尿病已有30~40年了,最近又有些輕度失智,要如何讓其安全、清潔、且健康快樂的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呢?家人就想到長期照護管理中心,可以幫忙媒合相關的資源以提供服務。

什麼是長期照護?依美國長期照護學者肯恩等人的定義如下:「長期照護的服務對象包括先天以及後天失能者,所提供的服務包括醫療照護、個人照顧和社會性之服務等一系列的照護措施,服務的時間是長期的」,而國內的公衛專家吳淑瓊教授則認為,透過長期照護的服務,能促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各方面皆達到最佳狀態,它不僅具有連續性照護的概念,亦是跨越醫療與社會服務領域的照護。故行政院自2007年開始所推動的十年長期照護政策,其主要目標就是在建構國內完整之長期照護體系,保障身心功能障礙者能獲得適切的服務,增進獨立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質,維持尊嚴與自主。

陳老太太是否只要有需要時,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獲得適當的、合乎自己喜好的與及時的協助呢?這種服務的可近性要能合乎每個需要者,這麼理想的長期照護體系,最好就是在自己的家中由家人來提供,因為她的需求常是勞力密集的;否則,它需要以功能障礙做為提供服務的標準。一般用以鑑定功能失常與評估長期照護需求及其需求類型之依據指標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s),包含吃飯、上下床、穿衣服、上廁所、洗澡等,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s),包含煮飯、洗衣、作輕鬆家事、購物、理財、外出活動、打電話、遵醫囑服藥等,與認知功能程度指記憶、定向、抽象、判斷、計算及語言能力;至少一項以上的ADLs或IADLs功能不全者,是為長期照護的對象。

理想的長期照護體系應以認識服務使用者的需要、權利與責任為基礎。因著服務對象身體功能、家庭功能、家庭照顧者的能力,及疾病特性、個人人口學特性等的異質性,推動「以人為中心的」照護計畫,提供多元化、有彈性、能回應需求及具成本效益的服務,以滿足不同服務使用者的需求。理想的長照體系重點為:1、以服務使用者為導向;2、符合所有服務使用者的需要;3、認識個人獨特的需要;4、尊重不同的文化與價值;5、為服務使用者促進品質、尊嚴和自我改進;6、平衡服務使用者的權利和責任;7、使用者可選擇服務的提供者與輸送的方式,實需大家共同努力來建構。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photoeyes@yahoo.com.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