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我到底怎麼了!?-淺談「生物-心理-社會」全人照護模式

家庭醫學科   沈政廷 醫師    林憶婷 主治醫師(103年5月)


35歲林小姐已婚,育有兩個小孩。目前在某間商業公司服務。最近只要一起床就覺得疲倦,尤其到下午時更感覺全身疲勞。長期感覺身體不舒服,但是說不上有特別的異樣感,林小姐很擔心身體會不會出了甚麼狀況。這一段期間林小姐跑到多間醫院求診,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也沒有發現特殊的異樣。林小姐覺得很煩惱,不知道該去看甚麼科???

後來至家庭醫學科,在和醫師會談過程中了解林小姐的生活背景:林小姐小時候父母離異,母親獨力扶養林小姐和其兄弟姊妹;母親長期工作,積勞成疾,當被診斷出來已是癌症末期,正在接受治療中。林小姐本身的個性是較為謹慎、實事求是、容易緊張。在某間外商公司當行政主管,然而最近公司的營運狀況赤字,而高層也給於較多的壓力…

醫師問診後,評估林小姐在身體方面目前無異樣,認為林小姐工作上的壓力、重擔影響了生理狀況。林小姐母親罹病的經驗,也讓林小姐對身體的症狀有較多的擔憂。醫師建議林小姐舒解壓力來源。另外也注意到林小姐最近血壓較高,給予衛教並建立規律返診追蹤,定期了解她的身體狀況。

臨床上常會遇到無法完全以醫學狀況解釋之非特異性身體症狀,通常因為心理因素、焦慮、憂鬱而加重症狀,但又無法完全以精神疾病來作解釋。在檢查治療過程中,需要先排除生理上的疾病、還有排除精神相關疾病(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等)引起的身體症狀等,並考慮患者是否有心理、社會層面相關的問題。

家庭醫學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是指生理、心理、社會兼顧的全人照顧模式。評估病人的問題時會考慮到生物醫學的狀況、重大生活事件、病人的資源、病人處理事情的因應策略。進而從這四個面向去介入病人的問題,如果問題和生物醫學方面相關,則安排合適的檢查及所需的治療。同時評估是否有心理層面因素或生活重大事件的影響,鼓勵病人說出心理的想法,給予支持,如果有需要,則再進一步進行安排心理治療。

如果完成初步檢查而結果顯示沒有任何身體疾病時,要以能肯定病人正在承受身體上痛苦的描述,以及同理心和病人建立關係;主動提供恢復其社會職業功能的協助,並建立規律的返診。

對病人而言,同一位醫師較能熟悉本身狀況;對醫師而言,也能評估病人身體是否有新的症狀或出現其他問題,並探索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如果病人有出現身體的症狀,也依據病人身體狀況給予藥物或非藥物治療。也給予病人生活作息的建議,針對壓力源給予協助、多運動,建立病人自信,減輕壓力,給予最佳的治療與照顧。

「生物-心理-社會」的全人照顧模式,更能夠全面性的照顧民眾的健康!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photoeyes@yahoo.com.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