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抗C型肝炎病毒(HCV)新藥物

保健科   謝孟軒 主治醫師(103年6月)


C型肝炎病毒(HCV)主要藉由血液、母親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是經由性行為傳染。全世界預估有1.3億至2.1億人受到感染。

急性的C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無症狀。但是約有85%的病人會轉為慢性感染,同時20~30%的病人最終會發展成肝硬化,因而增加肝癌發生率。

C型肝炎病毒分為6種基因型,其中以1~4型較為常見。其基因體會轉譯成一個多蛋白(polyprotein),經由病毒本身或是宿主的蛋白酶(protease)切割成3個結構蛋白Core(C)、E1、E2和7個非結構蛋白NS1、NS2、NS3、NS4A、NS4B、NS5A及NS5B。

目前慢性C型肝炎的傳統治療方式主要是以注射干擾素(PEGylated IFN-alpha 2a或IFN-alpha 2b)加上口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合併治療。目前在台灣合併治療的方式對2、3型的C型肝炎病人有80%的治癒率,但是對第1型的C型肝炎病人約有75%的治癒率。由於傳統干擾素及雷巴威林合併療法是藉著提高病人免疫反應來抑制C型肝炎病毒,但是會有虛弱、貧血、噁心及頭痛等嚴重的副作用,而且對第一型的C型肝炎病毒療效不佳。因此新一類的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多針對抑制病毒本身蛋白活性而設計,希望能降低副作用。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11年5月通過兩個治療C型肝炎新藥的上市申請,分別是由默克藥廠(Merck)研發的boceprevir(商品名:Victrelis),以及Vertex Pharmaceuticals研發的telaprevir(商品名:Incivek)。Boceprevir以及telaprevir屬於新一類的抗第1型C型肝炎病毒藥物,兩者都可抑制C型肝炎病毒NS3/4A 蛋白酶,進而抑制病毒的複製。而這兩種藥物需和干擾素及雷巴威林合併使用,成為三合一的治療。在西方國家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以干擾素及雷巴威林合併西方人的第1型C型肝炎病毒,其治癒率約40% (因IL28B的不同所導致),而以三合一治療,則在西方人對於第1型C型肝炎病毒的治癒率可提升至75%。

目前boceprevir獲准對肝臟仍有部分功能的病人、從未接受過治療之病人及經合併干擾素及雷巴威林治療失敗的病人進行治療;而telaprevir則獲准於未接受過治療之病人及經合併干擾素及雷巴威林治療失敗的病人身上使用。

在副作用方面,boceprevir合併干擾素及雷巴威林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虛弱、貧血、噁心、頭痛及味覺障礙異常;而telaprevir合併干擾素及雷巴威林常見的副作用為發疹、貧血、噁心、疲倦、頭痛、腹瀉、搔癢及直腸刺激與疼痛。因此在合併使用這些藥物治療時,必須評估患者本身的條件,看是否合適接受三合一的合併治療。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photoeyes@yahoo.com.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