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口腔癌可以手術嗎?

耳鼻喉科   曾良鵬 主治醫師(103年11月)


口腔癌的治療方式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原發部位的切除重建及頸部淋巴的擴清手術,術後輔佐以放射線治療或同步放射線及化學藥物治療,雖然存活率因為早期診斷及術後輔佐治療的進展有些微提升,但五年存活率仍維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傳統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是根據組織病理學上的診斷,腫瘤的生長位置及大小,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有無遠端轉移,腫瘤細胞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敏感度,患者的狀況與醫師的經驗。當診斷及分期確定後,醫師會依每位患者的狀況擬定適合的治療計劃,治療計畫會因腫瘤的部位、大小、侵犯的範圍、疾病的期別、患者的年齡、一般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不同。

手術治療:

手術是口腔癌主要的治療方法,如果發現口腔癌已有明顯的頸部轉移,外科醫師可能切除腫瘤,和一些在腫瘤旁的健康組織,同時把頸部的淋巴結一併清除,以防癌細胞擴散,如已侵犯到肌肉及頸部其他組織,所需施行的手術範圍可能會更大。範圍較小的腫瘤經由手術切除後,通常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問題。對於較大的腫瘤,可能因切除範圍較大,而影響患者咀嚼、說話功能及造成外觀的改變。

手術治療口腔癌依期數不同有不同層次的切除:

原位癌只做病變處切除。

第一期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加做上頸部淋巴結清除(局部)。

第二期為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清除(局部)。

第三期為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淋巴廓清術(廣泛)。

第四期為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淋巴廓清術(廣泛),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

在決定切除範圍時,除了臨床所能發現的腫瘤範圍之外,還要包括部分正常組織當作安全距離,以防止臨床無法能發現的侵襲性癌未被完全切除乾淨,以口腔癌最常見的鱗狀細胞癌,安全距離約是1.5公分,也就是說如果原發腫瘤是2公分直徑,則切除範圍要達5公分直徑才足夠。此外,在下顎骨體如果有骨侵犯的情形,因腫瘤細胞可能沿著下顎齒槽神經移動侵犯,則切除範圍要從頷孔到下顎孔之間的下顎骨全部切除。

術後整形重健:

口腔癌術後重建則是另一項重要課題,口腔癌病患於腫瘤切除後,造成口腔、顏面部組織缺損、飲食、言語等,功能障礙,顏面畸型。於手術後,如果沒有作適當修補,必然造成說話、咀嚼、吞嚥、嘴唇閉合、開口、上下顎牙齒咬合等功能障礙。所以必須依據腫瘤位置與切除範圍,耳鼻喉科醫師常與整形外科醫師合作,給予整型重建及功能復建。

在癌症病灶清除後,重建手術方式要依病患狀況而定,大致上缺陷重建可簡單分為五種方式:

第一種是將傷口直接縫合起來。

第二種是利用移植體如皮膚移植體或骨移植體。

第三種是利用局部島瓣重建如頰脂墊島瓣或舌島瓣。

第四種是利用遠處島瓣重建如胸大肌皮瓣。

第五種是利用游離皮瓣如大腿前外側皮瓣。

 

圖一、第四期口腔頰膜癌侵犯左側臉頰及下顎骨。

 

圖二、病患接受大範圍切除病變及頸部淋巴廓清術,包括臉部皮膚及部分上、下顎骨。術後利用大腿前外側游離皮瓣重建,得到較好的外觀及功能。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photoeyes@yahoo.com.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