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本期專刊 簡介

本期專刊分二大部份,首先介紹台灣頭頸部癌中最常見之口腔癌,其發生原因、診斷方法、臨床分期、治療之選擇及治療結果。第二部份探討良性多於惡性之甲狀腺腫瘤,本院是台灣第一所率先引進術中喉返神經偵測系統之醫院,可大幅提升避免手術時喉返神經傷害導致之聲帶麻痺,為本院特色醫療項目,也是榮獲國家醫療品質認証SNQ項目之一

 

 

口腔癌是台灣最常見的頭頸部癌

耳鼻喉科   李家和 副教授(103年11月)


男性第四位致命殺手

口腔癌是台灣常見且重要之癌症。統計顯示,男性口腔癌逐年增加; 衛生福利部於今年6月公佈最新102年全國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30年蟬聯冠軍,在全年死亡人數154,374人中,有44,791(29.05%)人因癌症而失去寶貴生命。約每11分44秒有1人死於癌症。

以男女兩性十大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來看,口腔癌從民國92年之第7順位,提升至102年的第5順位; 自民國92年開始連續11年,口腔癌已成為男性第4常見的致命殺手。(表一)

表一. 男性口腔癌死亡人數逐年增加

民國年度 死亡人數 男性十大癌症排行
75 349 8
82 631 5
92 1,723 4
102 2,505 4

檳榔、抽菸、酗酒是主因

檳榔、抽菸、酗酒影響身體健康至鉅,三者都是口腔癌及其他上消化道癌(如口咽、下咽及喉癌,食道癌)之主要原因。台灣民眾抽菸者眾多,嚼檳榔其次,約佔全人口之10-13%;從種植檳榔到批發零售,大概有300萬人本身是紅唇族或其職業與檳榔相關;絕大部份有同時抽菸或喝酒習慣,其中又以男性藍領階層居多,所以他們是口腔癌高危險群,早已經醫學証實。

檳榔之致癌性最強

較早之研究,認為檳榔嚼塊夾料中之荖藤含有黃樟素,為已知致癌物。紅灰及白灰均為強鹼,對口腔黏膜有強烈傷害,因會誘導活性氧的產生,可能具有促癌的作用。

國際衛生組織(WHO)所屬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公元2000年,更正式將檳榔果內所含的生物鹼:檳榔鹼、檳榔素、異檳榔素、四氫菸鹼酸、四氫菸鹼酸甲酯等,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光吃沒有夾料的檳榔青也會致癌。

對口腔黏膜健康的影響方面,由於嚼檳榔長期刺激而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白斑病或紅斑,此爲口腔癌的前期病變,可能有下列一種或多種症狀:口腔黏膜變白或有紅色斑塊,張口困難、疼痛、麻木感、無痛腫塊或潰瘍。最後終於演變為致命的口腔癌。

戒不掉,風險有多大

菸酒檳榔成癮不易戒斷,究其原因,常與居住地之文化環境、同儕習慣、歷史傳統息息相關。檳榔的致癌性最強,其他檳榔文化盛行的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的夫,肯亞,尼泊爾及東南西諸國,新幾內亞,波里尼西亞族群諸國如斐濟,大陸之雲南省及海南島,口腔癌的發生率也很非常高。

風險方面,據1995年本校葛應欽教授發表的資料顯示(表二):檳榔菸酒三項均有者,得口腔癌之機率是三項均沒有者之123倍:其意義為假設不菸、不酒又不吃檳榔的人,每年每十萬人有1人得口腔癌(可能源自於其他原因如口腔衛生不良,不良假牙或齲齒之刺激,個人之基因突變等),則三種不良嗜好均有的人,每年每十萬人中便有123人會得口腔癌。更嚴重者是: 此數字會年年發生,與時俱增。

其次是檳榔加香菸族群,風險是89倍;此外,不菸不酒光吃檳榔者有28倍之風險,祗抽菸者18倍,祗有酗酒習慣者也有10倍之風險。這也就可知為何西方國家的民衆不吃檳榔,但抽菸喝酒也同樣會誘發口腔癌,但因風險度不像檳榔那麼高,他們口腔癌之發生率也就比國內民衆低。

表二. 檳榔、抽菸、酗酒證實可導致口腔癌

嚼檳榔 抽菸 酗酒 罹患口腔癌危險機率倍數
1
123
  89
  54
    28
  22
    18
    10

建議風險最大之嗜好先戒斷

民衆應先有上述之認知,是否得病與每日攝取量及時間長短有關,先戒掉吃檳榔習慣,最有助於降低口腔癌風險。抽菸之戒斷常常比戒檳榔更難,可到本院家庭醫學科或精神科看診,非常有幫助。酗酒應先降低烈酒之攝取再慢慢戒斷,有需要時也應及時就醫求助。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photoeyes@yahoo.com.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