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認識口腔構造及口腔黏膜篩檢

耳鼻喉科   吳哲維 助理教授(103年11月)


35歲的小王是個砂石車司機,多年來開車時常常靠嚼檳榔來提神,是個不折不扣的紅唇族。兩年多前就發現右側舌頭有個白色斑塊,當時雖然有些擔心,但因為不會疼痛也不知該如何處理,所以就沒有進行治療。但是近幾個月來他發現斑塊變硬變大並出現潰爛情形(圖一右上),加上右頸也出現硬塊,於是前來就醫。經診斷證實罹患了舌癌,而且由於頸部已經出現淋巴轉移,已經是第三期了;經由醫師告知才得知,國民健康署有提供免費的定期口腔黏膜檢查,當初若能早期接受評估,發現並治療舌頭的斑塊,或許就不會有後續出現癌變及轉移的情形。因此他相當懊悔,還好在醫師的建議下小王積極接受手術及術後的輔助治療,並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的習慣,目前已經痊癒並定期接受追蹤。

小王成功返回職場後,介紹了許多司機朋友們來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其中有好幾位發現了口腔癌前病變,另有一位更發現了初期的口腔癌,因此在搶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先機下獲得痊癒。

根據衛生署的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包含口咽及下咽癌)(圖一)目前已竄升至兩性十大癌症死亡人數第5位,男性死亡原因第4位,同時罹患的年齡近年來有下降趨勢。口腔癌同時也是國人男性青壯年(二十五至四十四歲)最容易罹患的癌症,因此時常造成患者家庭在經濟與照顧的壓力。

早期口腔癌病灶,大多僅需手術切除便能得到良好控制,五年存活率可達將近8成;但若拖延到晚期才就醫治療,可能已無法手術,或是需接受大範圍手術,術後除了會留下明顯的外觀缺損與功能障礙外,許多患者還需要配合放射線或化學藥物治療來加以控制病情,才能有5成以上的五年存活率。

相關研究顯示,戒檳榔和定期篩檢可以大幅降低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因此,政府早自99年起將口腔黏膜檢查納入預防保健服務,但仍有許多民眾對於這方面的資訊不甚了解,本文將針對口腔構造及口腔黏膜檢查進行介紹:

口腔構造

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總稱,九成以上是由黏膜上皮衍生而來的鱗狀細胞癌,成因與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例如嚼檳榔、抽菸、喝酒)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

狹義的口腔黏膜範圍包括的部位有(1)上下唇、(2)牙齦、(3)舌頭(前三分之二)、(4)硬顎(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5)頰黏膜(臉頰的內襯)、(6)口腔底部(舌頭下方與下齒槽間的區域)、以及(7)臼齒後三角區 (上下臼齒間的區域)(圖二)。尤其舌頭及頰黏膜是台灣地區口腔癌最好發的部位。

廣義的口腔黏膜範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喉嚨」,包含了口腔、口咽腔、下咽腔,以及喉部(圖一)。口咽腔的構造,包括(1).軟腭(口腔頂部的後面部分)、(2).腭扁桃腺(喉嚨後方的兩側皺褶與突起構造)、(3).後咽壁(喉嚨正後方的黏膜)及(4.)舌根部(舌頭的後三分之一)。基本上軟腭、腭扁桃腺及後咽壁還可以經由目視檢查,但舌根部,及更深處的下咽腔或喉部則須由耳鼻喉科醫師利用喉反射鏡或纖維內視鏡才得以評估。

口咽癌或下咽癌的症狀與口腔癌相似,也會有喉嚨痛、出血、異物感甚至吞嚥困難的問題,而且更不易發現,所以對於有類似症狀的病友,也要留意這些部位的問題。

口腔黏膜免費健康檢查

目前國民健康署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30歲以上紅唇族或吸菸的民眾每兩年接受乙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具耳鼻喉科或牙科之醫療院所檢查,本院也設有癌症篩檢窗口協助安排受檢。

檢查一般只需幾分鐘,由醫生針對口腔黏膜進行目視或觸診,評估有沒有癌症或疑似癌前病變的病灶,檢查若為陰性(即指沒有異常),並不用進行任何化驗或切片,所以不用擔心有副作用及疼痛情形。不過還是強烈建議受檢者一定要戒除嚼檳榔與吸菸行為,減少日後再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的風險,並請持續每2年接受乙次檢查。

但是當黏膜檢查為陽性,即指確實有發現疑似口腔癌或疑似癌前病變(例如白斑、紅斑、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則須於兩個月內至醫院耳鼻喉科或口腔外科門診進行確認診斷或切片,並後續每3至6個月定期追蹤1次。此外民眾若有以下特殊情形,例如張口不易,或懷疑病灶可能不在口腔,而在更深的口咽或下咽喉部時,則建議直接至耳鼻喉科門診進行詳細評估。

您或您身邊的親友有嚼檳榔與吸菸的習慣嗎? 提醒您或您的親友最好盡快戒除,同時也不要忽視您們的權益,記得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來保障您及家人的健康。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photoeyes@yahoo.com.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