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我還能為病人與家屬做些什麼?

心圓病房   吳文淑 志工(103年12月)


生命的盡頭、不是死亡-是另一個生命延續的開始

臨終者站在交叉路口上,即將離開人世間,我們應該選擇如何陪伴?

為何選擇當安寧病房志工

心理學大師榮格曾經說過:四十歲以前跟著意識走,四十歲之後隨著潛意識而行。從有記憶開始經歷了外婆的死亡,鄰居嬸嬸難產死亡。護專實習時:在加護病房,一名老伯伯久病不癒上吊,大夥急救的畫面;在產房,醫護人員正在為一位媽媽接生,後來產下一名全身紫黑、生命力微弱的「巴掌娃娃」。護理師:「學妹,你看著他心臟停止的時間,然後告訴我正確死亡時間,我要寫護理記錄」。記得在偌大的產房裡唯獨只有我和小小Baby,好冷好冷喔!親眼目睹Baby心臟停止那一刻,心中盡是滿滿的恐懼。光序已拉長了30年,至今,那場景還歷歷在目呢?為何?為何?

圓夢、補償、回饋與自我療癒。因此我選擇離開公職,繼續到南華生死所進修,期許增進自己的護理人文科學素養。重拾進入護理領域的初衷,期待「病人」容許我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最後的遭逢(Last one touch)

與病人第一次的相遇,當成最後一次的邂逅。索甲仁波切曰:「協助一個人安詳往生,等於協助一個人成佛,是最大的布施」。當我看見病人獨處於治療室時,我心中想「『等一下』我來陪你喔!」然而,這「等一下」不到兩個時辰,去時已是陰陽兩相隔,心口很是震撼。這等感受給我很大的啟示,把握住因緣,病人不能等,不要讓病人孤獨而終。

傾聽

也許是教育的養成、工作背景等因素,看到人不講話,總會令我手足無措之感,尤其對象是「病人」,這是何等的不容易。傾聽並非完全不說話,而是觀察肢體與非肢體的語言,聽聽病人內在的聲音。繼沉默地按摩之後,傾聽她娓娓道來對父母的感恩、對兒子愛的叮嚀,一一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回顧此生。忍受沉默是溝通技巧的最高境界。

靜默的陪伴

相伴(accompanying)是一種深刻的陪伴經驗。它不是置身事外的觀察、或想像,而是與病人「同在」(being-with)、懂得病人、對病人的苦難有一種深刻的同感。相伴讓我們和病人之間有了真正的對話:因為相伴,我們與病人有深度的締結。當要離開病榻時回眸望了她一眼,她的嘴角揚起了一絲絲的微笑輕聲地說聲:「謝謝!」嘴邊看得出還有出血的現象,是在跟我道別嗎?好像她會預知一些事?他日會再重逢嗎?

安寧療護沒有標準答案,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理念時,是種驚豔。這不就是全責護理嗎?後來的全人照顧嗎?近乎One - by- One care?安寧病房是人生旅途中的驛站而非終點站,是提升生活品質人性化的照護。憨山大師曰:「來到世間這一遭,就在為死亡做準備」。安寧療護提倡凡事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亦然。

做個沒有目的的志工,那可不是金剛之身?若沒準備自己,哪來的勇氣踏入病房。如何將所知,適時的連結上是一種緣分,可遇不可求。做中學,學中做,為臨終陪伴的不二法門。

病人是我們生命教育的導師;我更覺得:不是我能帶給病人什麼?病人用他們的生命故事在教導我們。一路走來,感恩,高醫心圓提供這一片浩瀚無垠人性化的心靈道場,有您真好!

◎沉默的陪伴!我克服了。

◎深層的心靈陪伴,要不斷的努力學習。

◎陪伴,在臨終病榻旁,幽谷伴行。學習生命意義的真諦。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photoeyes@yahoo.com.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