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骨骼掃描於肺癌分期的應用

核子醫學科   張晉銓 主治醫師(104年7月)


六十五歲的林先生最近三個月受到下背痛困擾,原本不以為意,但是疼痛感覺持續增加,範圍並往兩側坐骨大腿蔓延。透過傳統X光影像檢查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先後接受口服藥物與復健治療,症狀仍未改善。骨科醫師為他安排了核子醫學科全身骨骼掃描,結果發現有許多骨骼病灶,經詢問最近並無骨折外傷或發炎病史,進一步的檢查因而發現了相關的肺部惡性腫瘤,證實下背痛為肺癌造成多發性骨骼轉移現象。

惡性腫瘤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根據衛生福利部102年資料,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更是佔了國人不分性別癌症死因的第一位。當肺癌一旦確診,正確的臨床分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臨床期別影響了治療的方法及病患的預後。除了胸部電腦斷層,腦部磁振造影之外,核子醫學科的骨骼掃描,在肺癌的分期上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骨骼掃描是針對全身骨骼癌症轉移之篩檢相當重要且最常用的工具。目前最常使用的骨骼掃描造影藥物為鎝-99m亞甲基雙膦酸鹽(Tc-99m MDP)。Tc-99m MDP會與骨質成份中的鈣磷化物結合,因此在成骨活動(也就是骨頭生成)增強的病灶,就會有較大量的Tc-99m MDP聚積現象。另一方面由於Tc-99m MDP經由血液運送,當某個病灶處呈現血液灌流狀態增加時,亦會累積較多的Tc-99m MDP。而Tc-99m為一放射核種,會衰變放出能量140KeV伽馬射線,經由閃爍造影機器收集訊號強弱,轉為可判讀影像,我們便可以在影像上判斷Tc-99m MDP異常累積的位置,進一步依據病灶的分佈樣態,判定是否出現骨骼轉移。若有骨骼轉移,臨床上便屬於第四期肺癌,治療方式與沒有骨骼轉移的情況迥然不同。

骨骼掃描其敏感度比傳統X光高約30至40%,發現病灶的時間可以比X光提早3至6個月。X光必須要骨質密度改變多至50%左右才會顯示出異常,而骨骼掃描因反應血流增加和成骨活動,可以在疾病相當早期就偵測出。檢查過程簡單,先靜脈注射Tc-99m MDP放射藥物,注射後約3個小時回核醫科進行造影,造影時間約15至30分鐘。檢查完成後體內會殘留微量輻射,但物理半衰期短,多喝水可加速將多餘藥物排除體外。

隨著近年來核醫儀器的進展,傳統閃爍造影機可與X光電腦斷層進行影像結合,提供解剖定位更精確之單光子電腦斷層/電腦斷層(SPECT/CT)融合影像,更提高骨骼掃描判讀的正確性。而骨骼掃描正因為有著簡單、方便、安全、非侵入性等特點,一直是核醫科最常使用、受檢人數也最多的檢查。

◎正常骨骼掃描

 

◎骨骼掃描呈現多處肺癌骨轉移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