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專刊
2015.12 第35卷7期 執行編輯:蕭惠樺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胃癌簡介
【回本期目錄】
小港醫院內科 王耀廣 主治醫師(104年12月)

胃癌是指原發於胃部的惡性腫瘤,常見有腺癌、淋巴癌、胃腸道基質瘤和類癌,也包括其它非常少見的小細胞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和惡性平滑肌瘤等,而當中腺癌是所有種類中最常見的胃部癌症,胃癌病人中有九成以上都是由胃黏膜細胞變成的胃腺癌(附圖),所以我們俗稱的胃癌都是指胃腺癌。

按衛生福利部公告的民國10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仍高居榜首,而胃癌在其中十大癌症死因排名是第七位,如果將男性和女性分開來看,胃癌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六位,是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從民國92年到民國102年這十年間的變化來分析,胃癌的發生率是有明顯的減少,男性胃癌的發生率減少了三成(34%),是男性十大癌症中減少比例最多的癌症,而女性胃癌的發生率也減少了近三成(29%),是女性減少第二多的癌症。另外今年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年報顯示,民國100年初次診斷為胃惡性腫瘤者共計3,824人,而當年死因為胃惡性腫瘤者共計2,288人。

胃癌已被發現有許多相關的危險因子,所謂的危險因子並不一定會產生疾病,但卻可能使得疾病發生的機會增加。研究發現胃癌大多發生在年紀較大的病人,有些生活習慣也被發現跟胃癌有關,如日常飲食常吃泡菜、煙燻和醃製的食物,有抽菸習慣的人發生胃癌的比例也較一般人高出許多,另外體重過於肥胖的人也較可能產生胃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也是胃癌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長期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會造成胃黏膜慢性發炎,慢性發炎之後會產生萎縮性胃炎,甚至是癌前病變,有些胃部的淋巴癌也跟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但大部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並不會得到癌症。

有些做過部分胃切除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後多年也被發現在開刀接口處或附近有胃癌,這稱為殘胃癌,殘胃癌的形成一般認為與膽汁逆流和胃酸減少後的細菌增生有關。部份特殊的疾病也發現跟胃癌有相關性,如惡性貧血(內生因子缺乏所造成的貧血症)、肥厚性胃病變(Menetrier disease)、家族性胃癌、遺傳性非瘜肉症癌病(Lynch syndrome)和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等疾病也有較多的胃癌發生。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研究的進步,我們對於胃癌的了解將可以讓胃癌有機會被早期診斷和治療,如有些胃癌的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道化生)可在內視鏡檢查中被發現,曾進行部分胃切除手術和家族史有胃癌的高危險群病人也可靠定期追蹤來早期發現胃癌,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也可預防胃癌的產生。雖然實際造成胃癌發生的全部機轉仍然未明,但對於這些危險因子的認識與了解,仍可讓胃癌的發生有跡可循進而定期追蹤以減少胃癌之發生。

胃腺癌是由胃黏膜細胞癌化所產生的惡性腫瘤,胃腺癌在胃內常形成凹陷性的潰瘍(如箭頭所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