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專刊
2016.04 第35卷11期 執行編輯:洪薇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漫談植物接觸性皮膚炎
【回本期目錄】
大同醫院皮膚科  吳青穎 主任(105年4月)

 

春天是個踏青的好時節,揮別了酷寒的深冬,四月正是春暖花開適合出遊的時節,許多人把握好天氣到郊外登高賞景,徜徉在藍天白雲之下,看看山林景致、田園風光,去呼吸自然中的芬多精,舒展舒展筋骨,感受早春裡一抹沁涼……。

的確,早春踏青是許多人假日悠閒時分的樂活選擇,然而,應該有不少民眾曾經有到戶外郊遊接觸到植物的汁液或葉片,皮膚突然出現紅斑的經驗,尤其是在沒有衣服包覆住而裸露出來的四肢較為常見,即所謂植物接觸性皮膚炎。其中一種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乃是皮膚直接接觸到植物的蛋白質而引發的免疫球蛋白E﹙IgE﹚反應,引起蕁麻疹或溼疹等過敏的表現;臨床的特徵是發生的位置通常只局限在接觸部位,並且在三十分鐘內引起搔癢、紅斑、水腫甚至水疱,且通常是發生在有過敏體質的人身上。在較罕見的嚴重病例可能會造成全身性症狀,即所謂的接觸蕁麻疹症候群;也就是典型的皮疹合併黏膜水腫的症狀,造成氣喘、鼻炎、結膜炎、咽喉炎、甚至是腸胃炎等。

還有一種植物接觸性皮膚炎來得較快且常伴隨刺痛,屬於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主要是接觸到特殊植物的汁液或浸軟的植物所釋放的刺激性或腐蝕性物質而引起皮膚炎。這類植物包括:麒麟花 、聖誕紅、紫錦草、黛粉葉、粗肋草、蔓綠絨、黃金葛、黃水仙等,甚至於廚房常用到的大蒜、洋蔥等,也可能會產生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另外有一種所謂植物日光性皮膚炎(phytophotodermatitis)則較為特別,當皮膚接觸到含有感光物質的植物的果實、果皮、種子、花、根、莖、葉的汁液,再曝曬到紫外線,就會造成接觸部位皮膚紅腫,甚至起水疱,數天後多半會形成黑色素沉澱,而這種皮膚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通常需數週至數月才能自然退掉。這種情況亦稱為植物光毒性皮膚炎(Berloque 氏 皮膚炎) 。

可能引發植物光毒性皮膚炎的植物,生活中常見的有檸檬、柚子、愛玉、芹菜、香菜、胡蘿蔔、當歸和茴香;除此之外包括萊姆、柑類植物、菩提樹、橘佛手柑、無花果及防風草等,皆可能造成此類的皮膚炎。前陣子民眾一窩蜂流行的檸檬熱,掀起一股以切片檸檬片敷臉美白的熱潮,殊不知檸檬裡的感光物質接觸到紫外線照射會產生的植物日光性皮膚炎,反而導致許多愛美人士的皮膚黑色素沉著,美白不成反而換得大花臉,著實得不償失呀!

植物接觸性皮膚炎在治療方面可分為三方面:找出致病接觸源(明確的接觸史、接觸物的形狀與皮膚炎相對應或吻合)、避免接觸致病源、以及儘早抗發炎治療,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因植物接觸性皮膚炎的誘發原因各有不同,且成因複雜,最好要經由醫師診斷後再進行治療。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