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專刊
2017.07 第37卷2期 執行編輯:曾于娟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假牙好?植牙好?如何解決缺牙的困擾?
【回本期目錄】
補綴科  杜哲光 主治醫師 / 助理教授 (106年7月)

很多病友會問「我缺的這幾顆牙,做假牙好還是植牙好?」、「除了植牙還有其他的選擇嗎?」,其他的選擇包括了活動假牙及牙橋。
活動假牙是最傳統的治療方式,無需修磨缺牙區附近健康的牙齒。活動假牙顧名思義是可以拿上拿下的,當用活動假牙吃東西的時候,唯一阻止它不要掉出來的機制是利用金屬掛鈎在其他健康的牙齒上。使用活動假牙病友適應期較長,因為咀嚼力量部分由牙齦來承擔,故在假牙製做完成後,它是所有假牙設計中最需要多次調整的。未來隨著牙齦及骨頭萎縮,活動假牙和牙齦的密合度會變差,需定期做假牙襯底的動作,一旦密合度差太多的時候,活動假牙必須要重新製做。

傳統的固定式牙橋,需要修磨缺牙處兩側鄰接牙齒部分的齒質,常會「缺1顆牙要補3顆牙」,將3顆牙套起來連結搭成牙橋。所以能夠承受的咬合力較弱,傳統固定式牙橋的治療模式比植牙歷史悠久,10年的生物性併發症如再度蛀牙、牙周病變、牙髓病變等,約為10%左右。但植牙後五年,植體周圍炎(牙床骨、牙齦發炎)、植體零件鬆脫、斷裂、人工牙根及假牙鬆脫、斷裂、失敗等發生率約二~三成。

目前植牙所用的植體多是鈦金屬材質,與人體原本的牙根生物特性不同。真牙的牙根(牙齒本身結構)與包圍牙根的齒槽骨中間,其實有一層牙周膜的軟組織包覆,有適度的彈性和作用力。人工牙根的材質,其大小、方向、型態,無法像真牙及牙周膜含有敏銳的感覺神經等構造,用久了會對周邊組織造成損傷而不自知。就像糖尿病友如果腳部神經失去知覺,受傷時並不自知而易感染一樣。所以,人工牙根無法完全取代真牙的全部功能。

門診中亦常有病友會問「我一定要植牙嗎?」,個人覺得,任何醫療的最大目標應該是:醫師願意提供較省時、省錢、簡單不複雜、安全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且以病人利益為首要考量。所以我常回答病友,傳統假牙處理好,也照樣能吃比較硬的東西,但有些部分活動假牙及全口假牙能承受的力量僅是自然牙的六分之一,因為人工牙根先天上無自我保護神經,植牙後則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長期咬硬的食物,其實就是加速災難的開始。植牙是缺牙時的治療方式之一,但非首選,是沒有辦法的最終選擇。在許多狀況下,傳統假牙不管是固定或活動假牙,仍能有不錯的效果。大部份情況都不是非用植牙醫療不可。

所以植牙是不是比較好的選擇?我想不見得,植牙嚴格講起來是不得已的選擇,在某些情形下,植牙可能是比較好的選項之一,在沒有辦法再用其他方式來進行治療時,只好選擇這種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植牙只是取代缺牙其中一種治療方案,是不是最好,要看情形,如果在不傷害真牙的情形下取代,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但是如果可以不植牙,是不是也是另外一種考量?

在臨床上,以預防醫療的態度來思考,不是幫病友植牙、而是幫他們不要植牙!在此還要提醒,如果還沒有「妥善治療牙周問題」之前,就貿然植牙,就像把豪宅蓋在地質不穩的山坡地一樣,未來很可能會因為牙周炎等擴散或併發,造成了植牙失敗。為了避免植牙手術的風險,如果能對真牙做最大保存的努力,人工植牙,可以是不堪使用的真牙之「最佳候補」角色,而不必是非植不可的唯一選擇。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