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專刊
2018.05 第37卷12期 執行編輯:胡晃鳴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治療急性腦梗塞之新武器-動脈內取栓術
【回本期目錄】
神經部   周秉松 主治醫師 (107年5月)

65歲的林先生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某日獨自在家吃午餐時突然發生左側肢體無力,且講話含糊不清。二小時後當家人返家時發現情況不對,於是趕緊請救護車送至急診。經急診神經科及放射科醫師聯合會診後診斷為急性腦梗塞。此時距症狀發生時間約三小時左右。在經過詳細評估及解釋後,醫師對林先生施行血管內介入治療及動脈取栓術,並順利取出阻塞在右側內頸動脈的血栓(圖一)。術後林先生症狀明顯進步,出院時雖仍殘存有些微左側肢體無力及語言表達不清之後遺症,但已可自行步行離開醫院。

急性腦梗塞之治療-靜脈內注射血栓溶解劑

1995年美國國家神經及中風疾病研究院發表,急性腦梗塞病人在經過嚴格的病人篩選後,在發病三小時內使用靜脈內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在三個月後,對比沒有接受注射的病人,多了三分之一神經功能有明顯進步的人數。不過,此藥物的使用,也伴隨著有約6%產生腦部出血併發症的風險(十倍於未接受靜脈內注射血栓溶解劑之患者)。由於這是第一個被證實在特定條件下能有效改善急性腦梗塞病人預後的藥物,是急性腦梗塞治療上一個非常重大的突破。台灣衛生福利部於2002年11月通過核可使用。但由於僅能使用於發病三小時內的急性腦梗塞病人,再加上嚴格之篩選條件,及一定比率的腦或其他身體部位出血之風險,這些狀況再再限制了實際能夠及時接受靜脈內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的病人數。

血管內介入治療及動脈取栓術

自2015起,連續有五個大型臨床試驗探討了關於血管內介入治療及動脈取栓術對於急性腦梗塞治療的成效。總結來說,對於經過篩選後的急性腦梗塞患者,動脈取栓術的良好預後比率約3至7成。

臨床上適合執行動脈取栓術的時機,一為經靜脈內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後,仍有未打通之腦部大血管阻塞的患者,二為急性腦梗塞發生時間已超過三小時,但在八小時內之患者。適用對象則為影像診斷為顱內大動脈阻塞之患者,並且評估美國國衛院腦中風評估表(NIH Stroke Scale)評分介於8分和30分之間者。

由於在各國研究中顯示,跟只用靜脈內注射血栓溶解劑比較,動脈取栓術有較高的良好預後的比率。且使用動脈取栓術治療的患者,在發生有症狀腦出血之風險在上述五個研究中之三個研究較低,而發生死亡之比率在四個研究較低。由於上項五篇研究均顯示動脈取栓術對於急性腦梗塞治療之有效性與安全性,因此台灣衛生福利部自2016年2月開始,對於符合治療時間及適應症之患者,同意動脈取栓術特材之給付,以期能嘉惠更多病患,減少腦梗塞造成患者殘障失能及後續醫療及社會之照護成本。

A.右側內頸動脈(箭頭處)及遠端中大腦動脈因為急性血栓梗塞而消失

B.經血管內介入治療及動脈取栓術後,取出阻塞於右側內頸動脈(箭頭處)之血栓,重新打通右側內頸動脈至遠端中大腦動脈之血流。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