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專刊
2018.05 第37卷12期 執行編輯:胡晃鳴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認識慢性腎臟病
【回本期目錄】
腎臟內科   吳珮瑜 主治醫師 (107年5月)

66歲陳太太糖尿病有十年時間,熱衷參加社團活動到處旅行享受美食,糖尿病藥物常忘了服用,也無定期回診拿藥追蹤。最近因下肢水腫加上走路會喘回診追蹤,抽血發現腎絲球過濾率44 ml/min/1.73m2,驗尿有出現明顯尿蛋白,診所醫師建議到腎臟科門診就診檢查。經檢查後發現陳太太因為長期不規則服藥導致血糖控制不好,影響到腎臟功能,陳太太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在經過治療後,水腫狀況改善。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依2012年公布的國際指引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將慢性腎臟病定義為腎功能受損超過3個月,導致其結構或功能無法恢復正常。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分期的依據主要依照腎絲球過濾率。第一期指腎絲球過濾率90ml/min/1.73m2以上合併有腎臟結構和尿液檢測的異常,第二期是腎絲球過濾率介於60~89間ml/min/1.73m2合併有腎臟結構和尿液檢測的異常,第三期是腎絲球過濾率介於30~59ml/min/1.73m2,第四期是腎絲球過濾率介於15~29ml/min/1.73m2,第五期屬末期是指腎絲球過濾率15ml/min/1.73m2以下。不過,在無其他腎臟受損證據狀況下,腎絲球過濾大於60ml/min/1.73m2不符合慢性腎臟病的診斷,無需過度驚慌。

慢性腎臟病成因相當多,可能成因包括腎臟本身問題包括先天性疾病、尿路阻塞、泌尿道感染、腎絲球病變,另外各項常見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如控制不好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常見嗎?對於健康是否有影響?

2007年國民健康署統計中顯示慢性腎臟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達11.3%,而在2016年台灣十大死因統計中,腎臟病為第九大死因,足見慢性腎臟病對台灣民眾健康有一定的影響。慢性腎臟病因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容易忽略而未定期

追蹤,一旦有症狀就醫時,常已經進展到像陳太太的第三期,甚至有些民眾一發現就已經是末期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要如何預防和治療?

如果有三高慢性疾病,需配合醫囑積極控制,可達到預防或減緩腎臟病進展。如果已經是慢性腎臟病,需依成因給予適當的治療。第一、二期患者會建議至少每半年追蹤一次腎臟功能。第三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定期於門診追蹤,避免服用容易造成腎功能損傷的藥物,也需避免自行購買成藥服用。除藥物控制外,衛教也是醫院對慢性腎臟病照護很重要的一環,衛教師根據疾病不同分期給予不同的飲食和生活衛教。慢性腎臟病透過良好的照護,可減緩腎功能下降速度。

何時會面臨需要接受透析?

一旦慢性腎臟病患者腎絲球過濾率低於15ml/min/1.73m2後便進入第五期慢性腎臟病,隨著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如伴隨有尿毒症狀、藥物無法控制的體液過多症狀或是電解質不平衡,經醫師診斷後就需接受長期透析或是接受腎移植治療才能維持生命,改善生活品質。

慢性腎臟病是沉默的殺手,常常傷害民眾的健康與無形。台灣又是全世界洗腎發生率最高的地區,生活在這裡的我們更應該小心警覺。除了要把握每一次定期檢查的機會,了解自己腎臟功能的狀況外,更要提醒周遭親友共同注意。以免因為對慢性腎臟病的疏忽,而進展至令人無法挽救的末期尿毒狀態。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