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疾防治」專刊
2018.08 第38卷3期 執行編輯:賴昱宏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學習
【回本期目錄】
口述   眼科部   吳國揚 部主任   特約撰寫 劉盈慧 (107年8月)

身為一個在台東偏鄉長大的孩子,身邊的醫療資源是相當缺乏的,家族中也沒有從醫者可為榜樣,所以小時候的我對當醫師這件事開始起心動念,大概就是和哥哥的氣喘症狀有關,看著哥哥因病所苦,我心想著:「要是家裡有個人當醫師應該不錯。」讀完國一後,我的哥哥和姐姐因就學和就業轉赴台北,父母就乾脆讓全家人搬到台北居住,我也因此轉到台北就學,兩年後考上建中,高一分組時就選讀丙組,開始為應考醫科做準備,之後也順利的進入高雄醫學大學就讀。

坦白說,即使我的學業成績不錯、足以通過聯考的門檻,但以我家庭的經濟狀況來說,要能準備一筆就讀醫學院、外加多年在異鄉生活的費用,還是很辛苦的,我上頭的哥哥選讀的就是公費的師範學校、姐姐更是在高二時考上電信局的工作就立即進入職場賺錢。輪到我的時候,幸好趕上政府開辦大學助學貸款的第一年,大大緩解了父母的經濟壓力,我也才有機會走入醫學的殿堂。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成長背景,讓我進入高醫大之後就積極參與幼幼慈惠社,跟著師長、同學一起在社團活動中為偏鄉和社會弱勢提供不同形式的社會服務。回頭想想,我對這段社團歲月充滿感念,我在那段共同起居的年少歲月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更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生受用的人生觀。想來大學時期正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我們在這期間因著環境的變化,學習如何參與社會,進而形成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觀—而我的人生觀,簡單來說就是「利他」兩個字,後來更成為我一生抱持的信念,當人生歲月愈走愈遠,頻頻回頭望時,我總會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利他」為什麼對從醫者來說很重要呢?因為醫學院教給我們的是基本知識,也就是我們的專業能力,但無論多少專業,說起來都只是一名醫者的基本能力,在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擁有了能力之後,我們要記得在做判斷前要先問問:「什麼樣的決定對患者來說才是最好的?」若是缺少了這一點思考,那麼從醫者可能會因一己的私心多抽一管血、多做不必要的檢驗,所為的不是患者的舒適,而是企圖讓自己在期刊發表上多一點資料罷了。

現在我是這樣教導學生、帶領科內的住院醫師,但我知道這樣的精神不是透過課本知識能傳授的,最好的方法還是要倚靠身教,因為我自己就是從我的老師身上學到視病如親的利他精神。我的老師就是國內赫赫有名的眼科權威陳振武教授,他被杜聰明博士自台大醫科邀請來高醫創立眼科,後來還擔任高醫附設醫院院長,將高醫附設醫院眼科帶到國內受推崇的地位。

還是實習醫生的我來到眼科實習期間,見到陳教授殷切的照顧後進晚輩一如照顧自己的孩子,科內氣氛融洽仿若大家庭,心生嚮往,於是就業時就將眼科放入第一志願來報考。有趣的是在面試場合上,陳教授見我非成績最優異者,但打趣說了一聲:「笑容很棒」,意思是有這樣笑容的我應該是一位能態度親切對待患者的醫師吧。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句話讓我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報名者中脫穎而出,但我會一直記得陳教授教導我的重要功課。

正式成為眼科團隊的一員,在那國內專業眼科發展起步中的年代,民間大眾想到眼科大多只會想到「洗眼睛」,意思是讓眼睛沖洗一下,再用蒸氣薰一下,菜市場、坊間眼科大多都這樣做,其實根本不必要、還可能因為操做不當造成感染。還好在國內眼科醫師的努力下,我們開始讓眼科走向專業發展,而既然在醫學中心就業,我們就特別容易接受到困難度高的患者。

不管患者的狀況再棘手,我們都要謹記不可勉強患者接受開刀治療,畢竟人有二怕:怕死亡、怕失明。眼睛是靈魂之窗,手術再如何進步都會有風險,因此我能體會為什麼患者即使眼部病變已經造成患者幾近失明,還是堅持著不肯動手術。此時當醫師的我們要更有同理心,用更好的溝通能力降低患者的憂慮,並在可能的範圍內窮盡可用的方法。

當然眼科醫師的快樂時刻也不少,近來我就有名患者是位八十幾歲的老太太,嚴重的青光眼和白內障讓她好幾年來只能感覺朦朧的光線,看不見眼前之物,每回就醫都是由外傭扶著她顫巍巍進入診間。在我鼓勵下,老太太先接受左眼的手術,讓她能看見一公尺範圍內的世界,而後又接受了右眼的手術,雖不能回復到正常人視物的良好狀態,但也的確讓她有能力辨識,不再舉步艱難、走到哪裡都要靠旁人扶持了。老太太臉上的笑容就是眼科醫師的我最珍貴的回報。

自73年正式進入眼科服務起,三十幾年來都是高醫附設醫院眼科的一員,一路走來我都是這樣教導學生的:要有同理心、要為患者著想,還要培養化繁為簡、口語化的良好溝通能力,好能建立起醫病間的信賴關係。比如我對青光眼的患者解釋病情是這樣的:「治療青光眼就像治療糖尿病或高血壓,如果你積極控制,病症就算陪你一輩子也沒大礙,但如果你放著不管、或者有一搭沒一搭的治療,那麼病情一定很快會惡化、甚至導致失明。」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更學會了當一名醫師不可高高在上,要積極參與社會上的社團,走出象牙塔,見見世面,學習人際互動,加深社會化,拓展生活領域,凡此種種都可以幫助我們自我學習,也正是所謂的人貴在自省。一名自省的醫師,就能以更成熟的心態、更圓融態度對待患者。

這樣重要的課程,我一路戰戰兢兢走來,仍在努力學習中。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