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外傷(dental
trauma)最常發生上顎門牙,其中7-15歲的孩童男女比例約是2:1,常見的原因是跌倒或遊戲傷害。而成人牙齒外傷則好發於車禍、暴力和酒醉跌倒。一名二十三歲年輕女性因車禍導致右上正中門牙斷裂,患者將牙齒裂片浸泡在生理食鹽水中盡速就醫,高醫急診評估無其他外傷後照會牙科,因裂片保持完整,經由常規性處理後恢復門牙外型,讓原本焦慮的患者重拾信心嶄露微笑!
牙齒外傷的處置與評估
一.軟組織:檢查並確認是否有牙齒的碎片留置在軟組織中,再進行軟組織清潔,消毒與縫合,以增進外傷組織的癒合。
二.紀錄牙齒狀況:包含敲診及觸診敏感度、動搖度、斷裂範圍、牙齒是否位移、牙髓活性、咬合改變與否、放射線檢查,做為日後追蹤的原始依據。
三.根據外傷分類進行硬組織處置:移除斷裂片、復形、適當固定。
(1)牙齒斷裂:視斷裂範圍和牙周韌帶是否受傷決定治療方式,包含是否根管治療以及選擇健保填補、貼片或牙冠復形。
(2)牙齒半脫位(無移位):將牙齒固定2週,密切追蹤牙髓活性,一旦發現牙髓壞死,盡快進行根管治療。
(3)牙齒移位:因牙齒支持組織受傷較嚴重,牙髓壞死及根管治療率高於無移位者。處理方法為將牙齒復位後固定10-14天。
(4)牙根斷裂:斷在牙根尖1/3處者,少有症狀也不須任何治療,但須長期追蹤;斷裂處愈靠近牙冠,症狀愈明顯,牙髓壞死及根管治療的機率也愈高。若牙齒有搖動或移位,須將牙齒復位後固定。
(5)牙齒脫落:取決掉落口腔外的時間長短,及脫落牙齒的保存方式,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和預後。
術後衛教
一.飲食:建議兩週內使用軟質食物,必要時可以將食物磨碎或切成小塊,此外還須避免過於刺激的食物溫度。
二.用藥:依照醫囑服用止痛藥或抗生素。
三.清潔:使用軟毛牙刷潔牙,維持固定鋼線的乾淨。
四.觀察:牙齒是否劇烈疼痛、變色或產生膿包。
五.兩週內避免激烈碰撞運動,減少二次外傷的可能性。
六.定期回診:外傷後1週、2週、1個月、2個月、3個月、半年、1年,醫師會依照當時的狀況逐步調整治療計畫,包含鋼線固定時間、根管治療介入時機及復形方式。必要時會拍攝X光片評估是否有牙根沾黏、牙根吸收或根尖發炎的情形。
要避免牙齒外傷,從事運動時,建議選擇安全設備或配戴運動牙套。遵守交通規則、拒絕酒駕、維持行車安全距離以及騎乘機車配戴全罩式安全帽,可有效避免牙齒受到撞擊。不幸遇到牙齒外傷,記得保持冷靜找回牙齒,維持斷片的潮濕,盡速就醫會診牙科醫師。經過全方位評估和適當處置,在後續治療中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案與長期追蹤,將會大幅降低牙齒外傷帶來的損失與傷害。

﹝門診時段﹞
高醫:週一、週三上午及 下午。週五上午。
旗津醫院:週二、週四上午及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