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顎牙齦與硬腭的腫瘤由於其解剖位置,因此有許多可能的診斷。其細胞來源可能是鳞狀上皮、唾液腺、齒源性上皮、軟組織、骨頭、血液細胞、遠端轉移等。此特殊病例為一位五十九歲的女性,其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史,沒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的不良習癖。她因為右上後牙區疼痛而前來本院口腔外科求診。臨床檢查發現其右上後牙區無牙嵴與硬腭處有一表面潰瘍之腫塊,大小約3.0
x
2.5公分,呈現部分紅色潰瘍與一般黏膜的顏色,觸診時可發現有硬節感並有觸痛的情形(圖1)。環口放射線攝影發現右上顎後有一骨破壞區域(圖2箭頭所示處),頭頸部電腦斷層的檢查可見一軟組織腫瘤侵犯右上牙齦、硬腭與其上方之上顎骨(圖3星號所示處)。
在病理檢查微觀下,其腫瘤細胞主要由透明性細胞所組成,並侵潤於結締組織中,而覆蓋上方的鱗狀上皮細胞分化程度正常。在口腔內出現由透明性細胞所構成的腫瘤,包括了許多鑑別診斷。例如,唾液腺透明性細胞分化之黏液類上皮癌、透明性上皮細胞癌、齒源透明性上皮細胞癌、鈣化上皮齒源性瘤、遠端轉移的透明性細胞分化之腎細胞癌、肝細胞癌、肺腺癌等。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及螢光原位雜交染色,此病灶之最終診斷為一罕見唾液腺透明性上皮細胞癌。
由此病例可提醒我們,當發現口腔有久不痊癒之潰瘍及不明的腫塊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與忽略不理,一定要盡早就診,讓牙醫師作詳細的口腔檢查,如有需要的話,更要進一步作病理切片檢查,以免耽誤可以早期治療而獲得良好癒後之時機。

﹝門診時段﹞
週一下午。週五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