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用健保補牙不用自費這件事漸漸成為了國人心中的常識。舉凡蛀牙、牙齒咬裂、舊填補物掉落等等情況發生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觀念就是用健保給付的樹脂或銀粉,把牙齒給補起來(圖一)。但是其實除了健保給付的補牙以外,可能還有更適合的選擇。
修復牙齒的方式其實跟牙齒缺損的大小有關係,由小而大分別是樹脂填補(健保)、嵌體、冠蓋體、牙套(圖二)。過大的缺損如果還是使用樹脂填補,可能造成填補物容易脫落、容易蛀牙、牙齒斷裂(圖三)等等問題。但由於健保給付樹脂填補,所以多數的患者都不會選擇自費去製作嵌體、冠蓋體。過大範圍的樹脂填補有時會造成掉了又補,補了又掉的窘境。而在多次重新填補的過程中,造成齒質缺損越來越大。最終造成需要根管治療(抽神經),縮減了牙齒的壽命,反而得不償失。
近年來由於陶瓷類材料的發展,全瓷冠或陶瓷贋復體的強度大大的提升,強度已經直逼金屬。而其中二矽酸鋰陶瓷由於可以與牙齒有強大的黏著力,且強度與自然齒質接近,所以很適合用來製作嵌體、冠蓋體或牙套(圖四)。黏著式陶瓷贋復體即是在牙齒以及二矽酸鋰陶瓷的表面都進行特殊的表面處理,使其與牙齒緊密結合,且可以達到直接樹脂填補所無法達到的良好的強度、形態、咬合。製作良好的黏著式陶瓷贋復體可以避免重複樹脂填補可能造成的牙齒傷害、延緩根管治療的時間點,進而延長牙齒的壽命。
雖然健保給付直接樹脂填補提供國人最基本的補牙需求,但樹脂填補並非一體適用。過大的缺損如果持續重複使用樹脂填補,反而可能造成牙齒慢慢的耗損而縮短了牙齒的壽命。較大的牙齒缺損可以選擇黏著式陶瓷贋復體,提供良好的強度並延長牙齒的壽命。


﹝門診時段﹞
週三、週五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