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保健」專刊
2019.07 第39卷第2期 執行編輯:曾于娟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牙齒修復新選擇—嵌體與冠蓋體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牙科   任心如 主治醫師 (108年7月)

在門診時常遇到患者覺得口內的填補物時常脫落,補了又補,補過的牙縫又時常填塞食物,醫師建議牙齒修磨做牙冠,但又擔心有抽神經的可能,難道真的沒有其他方式了嗎?

首先,要找出容易脫落的原因,填補物過大?清潔不周導致再蛀牙?或是有磨牙方面的病史? 而食物易塞牙縫,有可能是鄰接面蛀牙過深或是齒列不正等原因,因此需先由牙醫師進行口內的檢查疾病使詢問才能分析出原因,進而訂定適合的治療計劃。

隨著填補材料以及黏著系統的進步,在補牙及修磨製作牙冠之外,嵌體及冠蓋體成為近期牙體修復的新趨勢,藉由牙醫師適當的設計修磨,可以保留住更多的齒質,經過精細的印模材料或是口內掃描的方式,將牙齒在口內的形態複製出來,以利技師在口外製作出美觀精密且型態利於清潔的嵌體或是冠蓋體,再由牙醫師與口內黏合完成。

        嵌體及冠蓋體的不同

嵌體及冠蓋體的區別則是與形態大小及分佈範圍有關;主要由牙醫師臨床多方考量後,決定修磨量的多寡,是否涵蓋到牙齒咬頭的範圍而決定,但材料及治療的流程在嵌體與冠蓋體則沒有不同。

        嵌體及冠蓋體的材料選擇

早期較常使用黃金含量高的嵌體,黃金的延展性及密合表現出色,因此直到目前還是相當熱門的材料。另外牙科材料複合樹脂的發展相當進步,硬度及彈性方面來講,複合樹脂與牙本質相近,顏色也較美觀,價格較實惠,目前也時常運用至嵌體的製作。而最多人討論且盛行的則是陶瓷嵌體,最大的優勢是美觀及耐磨,像前牙常使用的全瓷冠及陶瓷貼片一般,陶瓷嵌體也可以達到幾可亂真的效果。材料的選擇牽涉到牙齒的結構及技術執行的可行與否,因此需由牙醫師診斷後提供適當的選擇。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也可以使用嵌體及冠蓋體復型嗎?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因為結構弱化,早期都建議修磨足夠的量後做單顆牙冠復型,然而清潔上的疏失或是所剩齒質過少,可能會造成假牙下的牙根二次性蛀牙或是牙根斷裂。若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做嵌體或是冠蓋體修復,則有保留更多齒質及清潔較容易的優勢,因此由牙醫師臨床的診斷後,依照牙齒的缺損多寡以及結構強度等等決定適合的復型物。

        治療過程

一般來說,從第一次的檢查到最終嵌體冠蓋體復型物製作完成所需的診次約2-4次。治療流程大致如下:

1.資料搜集、病史詢問、臨床診斷。

2.移除蛀牙適當修磨印模。

3.技工所製作出兼顧美觀及功能的成品。

4. 將復型物於口中黏合完成。

﹝門診時段﹞
小港醫院: 週一下午、夜診。週二上午、下午。週五上午、下午。
高醫牙科門診部:週三下午、夜診。週四上午、下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