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國人最常見的牙齒疾病之一,發生比例高達90%左右。牙周病常見的症狀如牙肉紅腫容易出血、發膿,牙肉萎縮、牙根裸露及疼痛敏感,牙縫變大容易塞東西,口臭,牙齒搖動,牙齒位置改變或變長,咀嚼無力等。嚴重牙周病會導致牙齒脫落,無論是自行脫落或者由牙醫師實行拔除。牙齒脫落後所遺留下來的空間,如果沒有後續的假牙製作,經過一段時間,罹患牙周病的牙齒會比健康牙齒更容易位移,因為當支撐牙齒周圍的齒槽骨流失後,對牙齒的保護力會下降,使得位移速度會加快。此外,為了獲得營養我們需要牙齒來咀嚼食物,然而當牙齒數量減少時,我們僅能用殘存的牙齒咀嚼食物時,相當於同樣的工作量卻用比較少的人力完成,而且這些少數人還是老弱殘兵,除了無法好好咬碎食物之外,這樣的工作量對剩餘牙齒是超過負荷的,將會進一步造成牙齒位移或動搖,而使牙周病進一步惡化。所以製作假牙與牙周病治療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甚至應將假牙製作視為牙周病治療的一環。
一般來說,假牙的製作可分為固定假牙,活動假牙與固定假牙合併活動假牙三種方式來填補缺牙處。良好假牙的製作需要有健康的牙齒當支柱來支撐假牙,也就是支台齒必須健康狀態下才能假牙穩定並承擔咀嚼力量。然而罹患牙周病的牙齒是處在「亞健康」狀態,因此假牙常需要特別設計,才能既恢復咬合與美觀功能又不會進一步傷害牙齒。依照牙周病不等程度,假牙的製作方式也會有不同的設計,常用於牙周病牙齒的特殊設計如雙重冠活動假牙,磁鐵覆蓋式活動假牙,傳統覆蓋式假牙,跨牙弓固定式假牙,固定式假牙搭配傳統局部活動假牙等等。至於需要何種假牙設計,則需要經過牙醫師經過資料收集分析與評估,並針對患者需求與經濟負擔能力方能做出最精良與客製化的假牙設計。
當假牙製作完成後,並非牙周治療就此「結束」,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牙齒除非脫落,終其一生都在工作,既然持續工作就會有耗損而產生新問題。車子尚且需要定期進保養場更換機油與檢查零件,一般人也是需要定期健康檢查,牙齒也不例外。定期回診檢查是否有新罹患蛀牙,牙周病是否有惡化,假牙是否有鬆動或者不密合等,小問題早治療才能維持牙周治療成果。此外居家牙齒清潔,維持身體健康,遠離三高,是保護牙周健康的不二法門。

﹝門診時段﹞
週二、週四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