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專刊
2019.12 第39卷第7期 執行編輯:洪仁宇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急性腦梗塞的顱內動脈取栓治療
【回本期目錄】
神經部   林子超 主治醫師 (108年12月)

楊小姐今天吃早餐時還跟爸爸有說有笑,但在9點上班離家前,覺得爸爸好像有點怪怪的:嘴巴歪歪的,走路搖搖晃晃好像喝醉似的;她關心的問爸爸有什麼不舒服,爸爸還笑她大驚小怪。中午休息時,楊小姐放不下心,買了一些爸爸喜歡的小點心回家,竟發現爸爸倒在了地上!她慌忙地叫了救護車,陪著爸爸到了急診。

急診醫師判斷楊爸爸可能是梗塞性中風,但是時間超過了血栓溶解劑的黃金3小時。楊小姐焦急的詢問是不是還有其他治療的方式,這時會診的神經科醫師建議:楊爸爸仍在顱內動脈取栓治療的時間範圍內,但是侵入性的治療也會有相對的風險。在神經介入科醫師說明顱內動脈取栓治療的風險和預後之後,楊小姐覺得天旋地轉,無法下決定。她趕緊打手機連絡在美國的哥哥,商量是否要讓楊爸爸接受顱內動脈取栓的治療。

在現今的台灣,大多數的國人對血栓溶解劑在急性中風的治療已經有初步的了解;但對於顱內動脈取栓仍然很陌生。顱內動脈取栓的過程中,會將導絲從大腿的股動脈進入,經過腹主動脈、胸腔主動脈及頸動脈,進入顱內梗塞的血管;接下來,導管會順著導絲來到梗塞的地方,最後使用導管抽吸或是支架拉栓的方式,將梗塞段血管中的血栓移除。目前健保對於顱內動脈取栓,在中風8個小時之內都可以給付。

和傳統血栓溶解劑比起來,顱內動脈取栓對於病患的限制條件比較少,血管再通率也比較高;因此,中風急性期可接受積極治療的病患變多,預後也比較好,這是未來中風患者的福音。接受顱內動脈取栓治療的病患,症狀通常不會立即改善,大多要等到慢性期開始復健時,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顱內出血是顱內動脈取栓最嚴重的併發症;一旦大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腦脊髓腔中,會導致腦壓升高,影響到腦幹的生命中樞系統,病患的意識狀態會退步,生命徵象也會不穩定。顱內動脈取栓治療的高成功率和併發症的低發生率,非常仰賴醫師的熟練度,以及取栓團隊的順暢合作。一個完整的顱內動脈取栓醫療團隊,包含了急診科、神經科、放射科、神經外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別的醫護人員。高醫擁有優秀、經驗豐富、充滿熱情的顱內動脈取栓團隊,在大高雄地區守護民眾們腦血管的安全。

萬一家人不幸遇到腦中風,在送到醫院評估後,如果符合顱內動脈取栓治療的條件時,我們該如何選擇呢?第一,先聽醫師解釋:包括顱內動脈取栓的好處、風險、預後、自費的衛材等等。第二,家屬討論:依據家庭的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和病患清醒時的意願,經過討論後做出統一的決定。第三,同意書簽署:詳細閱讀同意書的內容,遇到不懂的地方,立即向醫護人員請教。

故事中的楊爸爸,有可能是我們身邊的朋友、同事,甚至是最親愛的家人。當他們遭受到急性中風的傷害時,聽醫師的解釋、詳細了解手術同意書的內容,以及做出冷靜的決定,是對中風病友們最有保障的歸家路。

﹝門診時段﹞
高醫:週二上午、週五夜間
小港醫院:週四下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