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專刊
2019.12 第39卷第7期 執行編輯:洪仁宇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空汙防衛戰-PM2.5不可不知
【回本期目錄】
胸腔內科   陳家閔 主治醫師 (108年12月)

近年來空氣污染議題逐漸受國人重視,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帶來相當多危害,除了直接影響呼吸道之外,其中最近被重視的PM2.5更是會傷害到全身重要器官。空氣污染最重要的因子就是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依照直徑大小可區分為10μm以下 的PM10與2.5μm以下PM2.5.以生活上實際的例子來看,人的頭髮直徑約50μm,大約是PM2.5的20倍大。正常人的鼻腔粘膜與纖毛可以阻隔10μm以上的懸浮微粒,5-10μm大小的懸浮微粒就可侵入呼吸道沈積於支氣管,1-5μm大小的懸浮微粒則可侵入至肺泡,進而透過微血管進入全身循環,PM2.5也因此造成人體系統性的傷害。

PM 2.5的來源有天然與人為來源,天然來源來自於自然界的沙塵、火山、海浪。PM 2.5的主要來源仍是來自人為,包含工廠、交通、焚香等等。目前台灣對PM2.5的年平均值標準定為15μg/m3,而WHO則認為應該小於10μg/m3才不至於對人體造成影響。國內資料顯示,自2013年至2017年以來,全國PM2.5年平均值有下降趨勢(19.8降至15.3μg/m3),但各地空氣品質仍有差異,以2017年的六都而言,台北市年平均值為15.3μg/m3最低,高雄市則為24.4μg/m3最高。

因為PM2.5直徑很小,可透過肺泡微血管進入全身循環,長時間暴露可造成各種器官損傷。一般人長時間暴露下可能引發胸悶、胸痛、喘鳴、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長時間暴露會增加粥狀動脈硬化風險,進而導致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腦梗塞之風險。孕婦長時間暴露會增加流產風險,也可能導致胎兒生長遲緩、早產、低出生體重以及幼兒未來發展成氣喘的風險。有氣喘或肺阻塞的患者長時間暴露會增加急性發作及住院之風險。兒童長時間暴露會影響肺部成熟,導致肺功能下降。過去研究也顯示長時間暴露會增加肺癌與肝癌風險。

要完全阻絕暴露PM2.5是有困難的,唯有N95口罩可以過濾PM2.5,但是長時間配戴N95口罩很不舒服,一般而言無法久帶。因此建議至少能做到下列部分自我防護:

一、注意空氣品質狀況,空氣品質太差時避免出門活動。

二、交通尖峰時刻盡量避免出門,在室內盡可能關閉門窗。

三、室內減少焚香、揚塵、燒烤。

四、可嘗試使用空氣清淨機。

除了政府努力提倡改善空汙方案之外,個人也應盡力減少PM2.5的排放,例如盡量乘坐大眾交通工具、避免隨意焚燒垃圾、焚香、避免車輛怠速等等,空汙防治人人有責,希望大家能主動關心空汙議題,並且身體力行,共同保護我們的環境。

﹝門診時段﹞
週一上午、週一夜間、週四下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