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專刊
2020.02 第39卷第9期 執行編輯:黃孟娟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如何養育0-1歲的寶寶-漫談嬰兒餵食副食品
【回本期目錄】
營養部   劉劭君 營養師 (109年2月)

當你的寶貝4-6個月(校正年齡)時,頭穩得住,大人吃東西時也表現的很有興趣、餵奶後顯得吃不飽或是厭奶但沒有生病或其他原因,或許就是考慮進行大人的下一個考驗—餵食副食品。

副食品的進展與進食後反應

剛開始餵食,主要是讓孩子學習咀嚼、吞嚥以及嘗試新食物。所以家長們可保持讓孩子嚐鮮的心情,讓孩子慢慢了解多元化的食物種類及味道。飲食型態可以從流質à半流質(糊狀)à半固體(泥狀)à固體的順序慢慢進展。一開始每次1-2茶匙,觀察進食後的反應,漸漸的可搭配多種以上食物一起進食(附表一)。在試新食物時,可選在白天時間,進食後有一整天時間可以觀察皮膚、排便…等身體反應,作為孩子是否適應食物的參考。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便便會變得更堅實,顏色也會變化,有時吃進去的食物(如:紅蘿蔔絲…)在便便裡也會看到,是因為他們的腸胃道也在學習消化新食物,所以這是正常現象哦~!但若糞便呈現水便或黏液狀,則代表目前腸胃受到刺激,若停用該食物,仍有腹瀉情形,則建議與您的兒科醫師討論。 

副食品的營養素

在2011年台灣營養調查0-12個月寶寶葉酸、鐵、鋅和鎂平均攝取量有不足的情形。孩子4-6個月大時體內所儲存的鐵質已耗盡,易發生貧血的情形,要注意鐵質的補充,可選擇搭配富含鐵的副食品,例如強化鐵的米精、麥精、深綠色蔬菜、蛋黃、紅肉以及豬肝,並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果泥或新鮮果汁,幫助鐵質的吸收。另外,也要注意維生素D 的補充,缺乏維生素D 易導致佝僂症 (rickets),富含維生素D的副食品,如:強化維生素 D 的米精、麥精、魚類、雞蛋、菇蕈類 ( 黑木耳、香菇)。在上述食物裡也為富含葉酸、鋅以及鎂的食物,因此建議多樣化攝取。

副食品的選擇

副食品的選擇,以「天然的最好」,一開始不需添加鹽、糖、味精等調味料,以減少寶寶腎臟負擔,並幫助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可優先給予低過敏的食品,建議由穀物(如:米精、麥精、較稀的粥)開始添加。而嘗試高致敏性食物的時間點也不需刻意延後,但仍應從少量開始。給寶寶的食物質地以柔軟,易吞嚥並切成小塊為主。,以湯匙餵食,而非仍以瓶餵方式進行。應避免任何需要咀嚼、硬且圓的食物,包括熱狗、種子、大塊的肉、整顆葡萄、爆米花、生菜、水果塊,以及堅硬或黏的糖果,以防止窒息。

蜂蜜是寶寶唯一「不可」嘗試的食物,以免肉毒桿菌毒素引發呼吸衰竭。剛開始嘗試副食品,孩子可能會有吐舌反射或皺眉,但若無明顯抗拒,可能只是不習慣,家長們還是可以繼續勇敢餵下去哦,但請勿過量餵食!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