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王先生,有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不全、腦中風病史,因狹心症和心衰竭於本院心臟內科門診追蹤治療。經安排入院接受心導管檢查,證實為三條冠狀動脈動脈硬化狹窄,標準治療選擇包括冠狀動脈擴張術或心臟繞道手術,以改善心臟灌流不足,減緩心衰竭和減低心肌梗塞風險。然而,因冠狀動脈鈣化嚴重,評估支架置放必須使用大量顯影劑,恐導致腎臟惡化。且心臟外科醫師評估開刀風險高,恐影響半年前腦中風的復原。所幸,高醫心臟內科設有體外加強搏衝治療(EECP)設備,王先生開始接受
EECP治療,其心臟病症狀如胸悶、喘不過氣都逐漸得到明顯改善,並能回復原來正常的工作。在完成EECP療程後的半年左右,王先生接受心導管追蹤,顯示冠狀動脈新生血管增加,整體心臟灌流顯著獲得改善。
何謂EECP
心臟體外加強搏衝治療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簡稱EECP,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技術,簡單而言就是替血管做按摩,配合患者本身心臟的舒張與收縮節律,藉由外力的加壓與放鬆,提高心臟組織獲得血液及氧氣的輸送量,短期間可達到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臟缺氧狀況,而改善心臟功能。至於
EECP中長期療效,則包括活化血管新生作用,啟動體內再生血管的自療機制,達到強化冠狀動脈側枝循環,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等,以達到持續改善臨床症狀的效果。
EECP治療方式
替血管做按摩的配備,為一組特殊設計能包覆人體下肢和臀部的特製氣體加壓帶(圖一)。病患只需平躺,加壓帶以心電圖訊號調整充氣與消氣的速度,在心臟舒張早期,加壓帶由遠至近依序加壓,驅動下肢血液向主動脈返流,提高主動脈舒張壓而改善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而在心臟收縮期前,加壓帶迅速消氣,使主動脈收縮壓下降而減少循環阻力,減輕心臟負荷。
EECP完整療程建議為每天1小時,每週 5 天,連續 7 週,共計 35 個小時,只須在門診治療,且沒有年齡上限(本院曾經接受
EECP治療患者最高齡為104歲)。
EECP治療已列入美國及歐洲心臟學會相關治療指引
EECP
的適應症除了心臟科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衰竭之外,療效尚包括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缺血性眼病、缺血性肢體及腎臟疾病以及男性血管性勃起障礙方面。美國心臟學會
2012年及歐洲心臟學會 2013年起,紛紛將EECP列為難治型心絞痛的治療選擇之一。目前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對 EECP
核可的適應症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衰竭。
醫病共享決策- EECP治療的選擇
雖然 EECP
為非侵入性治療,仍有不適宜接受此治療技術的情況,包括凝血功能異常、嚴重的主動脈瓣膜逆流、特定心律不整、下肢靜脈炎等。如有相關需求,請諮詢心臟內科專科醫師,在接受完整評估後,並對各種治療選擇的利與弊作充分了解,再以醫病共享決策的精神,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
高醫在102年6月引進了南台灣第一部EECP設備,對心血管患者是一大福音,期望 EECP 治療能為民眾提供更優質與全面的心臟科醫療服務。

圖一. 體外加強搏衝治療(EECP)設備
﹝門診時段﹞
李香君醫師:週二下午、週四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