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入病房時許奶奶就很開心的對我說:醫生說許伯伯走路的能力很不錯,也不會喘了,明天可以出院了!臉上洋溢著無比的笑容。
原本在家可以到處行走的許伯伯,心臟病發作住院後,變得坐起來就很吃力還會喘呼呼的,於是心臟科的醫生就照會我去協助伯伯進行心臟復健改善心臟功能,當我準備要幫伯伯坐一些復健運動時,超疼愛伯伯的奶奶就很焦慮的說:「病人不是應該多休息,少運動?」、「運動時又會喘不過氣,該怎麼辦?」我回答就是要透過專業能力教導病人如何運動來改善心臟功能與喘的情形,許伯伯望著很憂心的老婆,很努力配合著治療師的教導,很快的也有了好的結果。
很多人並不知道什麼是『心臟復健』或對它一知半解。所謂『心臟復健』就是要先了解病人的心肺功能,根據病人的能力漸進式的進行運動訓練,藉此提升或維持心臟功能與日常活動能力的表現。心臟復健的對象包含了有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衰竭及心臟移植等疾病的病人。當心臟科醫師認為病人病情穩定時,就可以開始進行心臟復健運動。即使病人是在加護病房時也可以開始介入,物理治療師會教導病人呼吸運動、關節活動、也會帶著病人坐起來、下床。當轉到一般病房時會帶著病人走路、爬樓梯,讓病人盡早恢復行動力減少身體的不適或併發症,協助病人了解日常生活活動中對心臟負荷的狀況。
出院後的3個月內,是病人恢復的黃金時期。物理治療師會依據每位病人所施測的心肺運動功能測試(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結果,幫病人擬定個人化的心肺復健運動計劃。訓練過程中會有治療師監督;使用心電圖、血壓、血氧計監測,在心臟狀況安全的前提下給予適當的運動治療,以提升心臟、肌肉骨骼系統的功能,讓病人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或重返工作職場。復健運動訓練結束後,仍應該持續維持自主訓練並定期追蹤,否則心肺功能容易退步。
國內外研究都發現到,心臟病病人在病情穩定後接受完整的心臟復健運動能夠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且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復發率,減少之後再住院比率以及降低發病後的死亡率。此外,透過心肺復健運動也能讓病人降低疲勞、增進睡眠品質並減少憂鬱情緒。所以心臟病的病人應該持續積極的心肺復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自主、更有品質。

圖.心臟內科病房附設的心肺復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