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醫學新知」專刊
2020.03 第39卷第10期 執行編輯:盧怡旭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照護
【回本期目錄】
 
心臟血管內科   蔡宛儒 護理師 / 吳韋璁 主治醫師 (109年3月)

夜深人靜的夜晚,救護車的鳴笛聲劃破那寧靜和諧的街道,正值壯年的阿銘今年不過55歲,他壯碩的身型卻躺在擔架上,臉色慘白,手摀著左胸口,額頭冒著豆大的汗滴,罩著氧氣面罩,上氣不接下氣的張口呼氣,還伴隨著止不住的咳嗽,被面露驚慌的家屬陪同倉促地送入醫院急診…

「你是典型的急性心衰竭,左心室射出分率只有18%,是嚴重的心衰竭,一定要住院積極治療…」醫師做完診治後一臉嚴肅的說著‧「心衰竭?!那是什麼?不是一個小感冒而已,怎麼會是心衰竭,還要住院!…」「那我會怎樣?嚴重嗎?會死嗎?我還有好多事要做,以後該怎麼辦?」

隨著環境變遷、飲食文化及生活習慣改變、社會人口老化的衝擊,罹患心臟疾病人數逐年攀升。心臟衰竭是心臟疾病中最嚴重的疾病,不僅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耗費醫療成本高,病人面對心臟衰竭症狀的衝擊,不僅感到焦慮與恐懼,且嚴重影響著病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質。因此迫切需要建構一專業照護系統,包括緊急照護、心臟衰竭照護單位、心臟衰竭門診等,以提供病人接受符合需求的照護。

本院於2018年成立高醫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照護(Heart Failure-Post Acute Care;HF-PAC)團隊,結合心臟內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營養師、藥師、個案管理師等跨領域團隊,共同為心臟衰竭急性後期病人打造個別性、整合性照護模式‧病人於心臟衰竭急性期住院後,由心臟內科醫師及個案管理師篩選符合之個案:(1)左心室射血分率(Ejection fraction,EF) 低於 40%,且符合美國ACC/AHA心衰竭分類C-D級者,因急性惡化而住院的病患。(2)年齡18歲以上,經評估具積極配合整合照護潛能者。(3)當次住院,經評估可出院者。經篩選後,有意願參與並配合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照護(HF-PAC)之病人,予以收案。

自住院期間起我們提供跨團隊評估與照護:給予心衰竭整合照護手冊、心臟衰竭及其慢性疾病整體營養評估及飲食指導、用藥指導、日常生活自我照護等衛教。出院後經由心臟內科門診回診診治,維持6個月之追蹤照護。藉由門診及電話追蹤提供整合照護及個別指導衛教,持續評估病人狀況並適時提供轉介或調整飲食、藥物、運動,提供優良照護品質,並確保病人於照護期間能穩定、安心地與心衰竭共存。

阿銘在團隊的照護之下順利出院,配合計畫每週返回醫院執行心肺復健運動,並落實居家復健,遵照心衰竭飲食原則:低鹽、限水、高纖,每日監測體重及血壓,控制體重並按時服藥、定期回診。在大家的協助與阿銘自己的努力,目前生活自理無虞,也回到職場恢復工作,也重新產生了自信心。

﹝門診時段﹞
吳韋璁醫師:週二夜間 、週三下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