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醫學新知」專刊
2020.03 第39卷第10期 執行編輯:盧怡旭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醫病共享決策    冠心病的治療,我該如何選擇?
【回本期目錄】
專科護理師室內科系組   陳惠芳 專科護理師 (109年3月)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心臟血管會阻塞得這麼嚴重,醫師說我如果不接受進一步治療,就像身上背著一顆炸彈,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我不想開刀,因為動心臟這麼大的手術,我怕自己身體承受不了,而且我又有糖尿病,手術後傷口癒合也是一個問題…」、「可不可以用血管支架來處理或吃藥控制就好,不要開刀」,張先生說著,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張先生,66歲,公務人員退休,戒菸5年,有高血壓、高血脂症及糖尿病多年,持續在本院心臟內科門診服藥控制。此次因運動時,多次發生胸痛及呼吸喘,經門診安排相關檢查後,高度懷疑有冠心病問題,入院接受常規心導管檢查,發現右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及左迴旋支冠狀動脈,三條心臟血管皆有90%以上的狹窄,心臟內科醫師建議張先生目前治療的首要選擇,是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張先生考量自己有糖尿病問題,擔心手術後傷口無法癒合及體力無法負荷,對醫師的建議,張先生與家屬感到十分焦慮,不知該如何做選擇…。

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的緣起,是1982年美國在進行以病人為中心的福祉計畫,為促進醫病溝通及相互尊重所提出的,目的是讓醫師與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醫師能提供各種實證的治療處置方式與所有能考量之選擇,同時結合病人自身的想法與偏好,藉由充分溝通及討論,達成醫療決策共識。

而本案例張先生,在接受心導管檢查後,發現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必須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時,心臟內、外科醫療團隊立即啟動家庭會議,與張先生及家屬面對面解釋檢查結果、後續建議的治療方向、處置優缺點、風險、住院天數,以及醫療費用等,同時引導張先生及家屬說出其想法、偏好與重要考量,最後張先生及家屬決定接受醫師的建議,進行外科手術治療,並於2天後完成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後1週順利返家休養。

臨床上常會遇到病人在住院過程中,突然面臨醫療重要檢查或處置,經由醫師解釋後,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選擇時,往往會讓病人及家屬感到相當無助、不知所措,而出現情緒反應,本案例正是如此。落實醫病共享決策,藉由跨領域團隊的介入,適時召開家庭會議,讓病人及家屬說出心中的疑問,並提出所在意及考量的部分,醫療團隊在了解其需求後,使用病人及家屬能理解的方式,說明後續治療相關事項,不再只是醫師替病人做決定,而是醫療團隊與病人及家屬經過共同討論、共享資訊後所做出的決定。善用醫病共享決策,不僅能降低病人在做決策前的焦慮不安,同時亦能增加病人對醫療的順從性,降低醫療糾紛,進而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與病人滿意度。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